Wednesday, December 27, 2006

Clerks 2

海報中的女主角就是RENT中的MIMI,導演KEVIN SMITH是最左邊的戴帽子蓄鬍胖子

官方網站

時隔12年,我好奇KEVIN SMITH可以搬出怎樣的《CLERKS 2‧瘋狂店員2》來,第一集是小成本製作的黑白電影,講述在便利店中打工仔無所適事的生活,引起許多年輕影迷的喜歡,讓KEVIN SMITH可以繼續拍片。
我最愛他的《CHASING AMY‧愛上了,癮》因為裡面女主角Joey Lauren的英文實在低沉性感的要死,跟一位現在在誠品當編輯的大學同學聲音超像的(她也是一位優秀的小劇場演員)。然後是跟艾拉妮絲莫莉塞特合作的惡夢《DOGMA‧怒犯天條》,我覺得好萊塢的製作人主流口味,會毀掉KEVIN SMITH那來自社會底層最真實的活力,對於語言暴力的運用與討論,還有把中產階級故意忽略的歧視的存在刻意突顯出來,那正是KEVIN SMITH電影中的魅力之一。然後,似乎就沒有在聽說這位導演的消息了,也許他中間也拍了許多"好片"吧?
如同所有片子都會出現的喬段,這兩位33歲的打工仔,無可避免的也要以失敗者的身分面對她們的FRIENDS WITH MONEY,不同於《哈拉上菜》之類的光明結果:主角毅然決定離開打工多年的餐館去讀大學(COME ON, BABY, DON'T BE SILLY.雖然我們都知道,在這個時代學歷早就不是萬靈丹了,不過某些B級電影還是這樣灌輸他們的觀眾群)。畢竟兩位主角也已經33歲了,所以他們只能選擇繼續過目前的生活,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他們不再是打工仔了,而有了自己的STORE,雖然是來自他人的資助。
KEVIN SMITH這部片子好看嗎?也許是年紀過了吧?也許是期待有更多不一樣的東西,也許導演也變溫和了,所以,這不是一部特別出眾的電影,也沒有特別有趣的論點。簡直就像是兩個主角一樣,停在12年前的處境中,毫無成長。如果繼續這樣,我還是回頭去看《CLERKS》跟《CHASING AMY》吧。

Material Girls



會注意到這部電影,不是因為瑪丹娜的拜金女郎這首歌,而是因為主演的女主角們的名字:希拉蕊‧德芙跟海莉‧德芙,有著相同的姓氏,應該是姊妹吧?再加上這個題材,總讓我不住聯想到希爾頓雙妹。
這是一部大爛片,真是爛透的。但不花大腦就可以預測下一秒的劇情發展,其實對於娛樂片來講是還滿重要的,只是比起《金法尤物》之類的偵探劇情,這部片子的內容有點專業,保養品市場的暗濤洶湧跟河莉貝瑞《CATWOMAN》有得比,簡單講不太好懂,不過導演也不打算讓你懂,只要簡單的帶過讓劇情可以發展就好。反覆的刻板印象強化這對姊妹花的不知民間疾苦,對於劇情沒有任何幫助,純搞笑而已。
突然發現,似乎姊妹一起闖星河,姐姐都很瘦高、妹妹都比較豐滿,像大小S一樣。HM,我也希望可以開一台SLK350呢,真炫。不要試圖把他跟《CLUELESS》或是《THE DEVIL WEARS PRADA》之類的電影相比,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只是SIMPLY,一部爛片。

The Last Kiss

與其他劇照相比,我最喜歡這張,像是葬禮的感覺,NO EXIT,C'est La Vie。生命不就是這樣:無路可出。

所有青春期/前中年期的人都要看,尤其是台灣的6年級生、20/30世代,超推薦的一部片子。
電影開場讓我想到多年前還青春時的《TRANSPOTTING,猜火車》(盧郁佳:浪子不死只是逐漸發福),片中女方父母那段關係又讓我想起《新娘向後跑,IMAGING ME AND YOU》:愛的天平總是傾斜;電影音樂更是美妙,有爵士、流行、曼波,等超好聽:一部電影只要音樂成功,就成功一半了,這部電影做到了(原聲帶大推)。
重要的不是收尾,而是過程,這部電影的結局也許會被許多女性主義者罵爛,仍然為傳統的家庭價值背書,但不能改變他有一個很棒的腳本,片中的每段對話都是經典,充滿深意、引人省思。電影中的許多對話都值得深思,對於感情、愛情、責任、家庭等,十分真實,卻又富含哲理。生命就是這樣,沒有太多的完美,我們總是在不斷的妥協中渡過人生,也許有一天會後悔,但那畢竟是自己選擇過的道路,就算結束了,也只能這樣了。
"今年29歲,明年我就30了,我時常想起中學時代對於未來的想像,似乎目前就是這樣的生活....。"
"愛是每個混蛋都會說的話,你多愛一個人只是你的感覺,唯有你對那個你所謂愛的人所做的行為才算數,你做了甚麼才代表一切。"
- I realize now I love her more than I will ever love anybody else.

Stop talking about love.
Every asshole in the world says he loves somebody.
It means nothing.

- But it's true.

It still doesn't mean anything.
What you feel only matters to you.
It's what you do to the people you say you love, that's what matters.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nts.

"如果不是我做錯了甚麼,為何你睡過我,又急著離開我?"
- Because I'm an asshole.I did a bad thing.I have no excuse.
There nothing I can say to you other than that I'm so sorry,and it's really not about you at all.

Why do people always say that?
How can it not be about me if you can sleep with me one minute,and then walk out on me the next?
"生命並不是只有黑色跟白色,當中的灰色部分存在更多。"
"我從未出軌過,並不意味著我沒有激情,而是因為我知道我的行為會造成甚麼。"
............
............
天啊,真希望可以買到這個劇本、或是有人把裡面的對話整理出來!我愛死了。
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有她們的缺陷,都有她們的慾望跟真實,也許傷害到某些人,也許不夠完美,但這才是人生啊。
跟我朋友推薦了FRIENDS WITH MONEY,被他罵到臭頭,說是一部沒有結局的爛電影,不知道他又會怎樣看待這部電影?
也許是自己剛好在這樣的年紀,又經歷過類似的事件,所以感慨特別深吧?


中文官方網站

Monday, December 25, 2006

MERRY XMAS

手機拍照效果真的很差,這是超美的手工作巧克力屋,我那十項全能的姑姑做的(有人需要廚師嗎?她有多張證照)

昨天從高雄回來,姊姊給自己買了一個大大的聖誕禮物,而是我陪客,在南台灣度過三天兩夜的假期。這次的出遊有點突然,我居然忘記帶DIGITAL CAMERA,只好用手機拍照。
從台北驅車高下,剛剛好10個收費站,用光一本回數票,時間約7個小時,北高5小時,高屏一個多小時。中二高跟南二高都沒有人,但是卻繞路到山裡面去了,所以過了桃園以後改開中山高,到高雄以後改接88快速道路,不然繞路遠不但浪費油錢也浪費時間。
午餐是在高雄解決的,吃大順路那邊的大手町平價日本料理。一份定食220-290,價格實惠,東西份量也多,有涼菜、煮物、味增汁、茶碗蒸、白飯,味道也不錯。墾丁則訂了船帆石那邊的民宿,在房間陽台就可以看夕陽,但我們因為中停高雄拜訪朋友,到墾丁時已經七八點了,就錯過了美麗的落日景色。民宿的房間大而乾淨,價格也便宜,四人房才1200,有大浴室,雙大床,液晶電視,空調,冰箱,逆滲透開飲機等,簡直跟飯店差不多,C/P值超高,同樣配備的房間在KOH SAMED大概要2000B以上才能住到,泰國的物價真是漲太兇了。沒想到冬天的墾丁是那樣冷,我只穿短袖,但風大到穿厚外套、羽毛衣都沒有問題,STARBUCKS的小妹妹因此還倒了兩大杯熱水給我們暖身,真是SWEETY。晚上的墾丁冷冷清清的,沒啥人,畢竟是淡季吧。簡單吃了家泰國料理店,雖說是泰國菜,但裝潢卻是BALI風,而且我發現這邊每一家都是這樣,放了很多BALI的木雕跟畫,莫非她們都找同一個設計師、而那個設計師連THAILAND跟BALI跟分不出來?在泰國料理店發生驚訝的事情,我們點的可樂娜居然已經過保存期限3個多月了,喝起來連味道都變了,不知道店家為何還會繼續販賣?奉勸大家下次喝東西前最好留意一下日期。
第二天回程去車城福安宮拜拜,一樣吃了綠豆蒜,買了洋蔥跟鴨蛋,連高雄朋友送的滿滿一箱黑珍珠,感覺大豐收。不過遇到不老實的店家,也不知道是數學不好,還是欺負我們是外地人?一根米腸、一盤炒米粉、一碗魚丸湯,索價120,但我們旁邊的人點了香腸、米腸、滷肉飯、兩碗豬血湯居然才150,找錢時還少找60元,真是有點誇張。這是在後排最靠近財庫爐那邊,有一家賣很多東西的小吃店。不太敢相信台灣還有這麼不老實的店家,會欺負外來客,並不是所有開Mercedes的都是有錢人好嗎?真是太過分了。
回高雄住在新堀江附近的城市之光,CITI STAR HOTEL,一晚3000起,但假日75折,房間乾淨,設計很CHIC,有浴缸、直立式按摩蓮蓬頭、房間也有網路線,不但如此還可以免費租借NOTEBOOK跟PRINTER,晚上提供免費的消夜,早上中西式早餐,價格我覺得OK,至少比起河堤、御宿之類的打砲豪華旅館,這家點隨時可以入住,不用等到晚上八點或是十一、二點以後。不過河堤是滿便宜的,1300-1800,四種房型,設備也是應有盡有,御宿2100-2300,都是走豪華路線,跟中視旁的法皇差不多,不過法皇之前住過一晚要3800起,價差很大。
第二天的午餐吃了高雄有名的MAMAMIYA,在美術館的那家店。單點約在220起,套餐在420-500間,附飲料、湯、莎拉、甜點,價格OK,味道滿不錯的。我喜歡油醋醬搭橄欖麵包,一份只要59元,只是油醋給太少,而麵包已經台化/日化了,不是那麼地道,起司拼盤199一份可以嘗到六種,只是都不是等級好的乳酪,所以興趣缺缺,他的乳酪也有外賣,但我看了價格比微風廣場地下室的起司專貴還要貴耶,到時對面開了COSTCO後,還會有人來這邊切乳酪嗎?而且還是沒啥特色的平價乳酪....。
高雄這個城市給我很奇妙的感覺,這是個剝削有錢人很正大光明的城市,而且大家都不介意,似乎有錢就多付點沒有關係,不像台北人都斤斤計較任何一筆小錢。貧富差距很大,大家花錢都很豪氣,停車費都是50一小時(台北一小時收50的好像只有信義計畫區吧,其他大都在30-40間),貴的店很多,但平價的消費處也很多,真是很混血並存的城市,不像台北那麼單調。
回到家中,已經是11點多了,聖誕節即將結束,媽媽把姑姑送的巧克力屋給我看,那是我姑姑手工作的,但看起來簡直跟外面店家賣的沒兩樣。她真是一個十項全能的人,不但可以做中式料理、也可以做西式糕點,我最愛吃她做的雜糧蛋黃酥,甜而不膩也不油,超美味的,在台灣的糕餅業開始推廣這種健康中式點心前好幾年她就開始做改良了呢。這大概是所謂的為母則強吧,身為她家的小孩可真幸福,有一個有多張廚師執照(還有BABY SITTER的執照)的母親天天下廚,口味都被養刁了。
這是今年唯一的聖誕禮物,真是超精緻的,都捨不得吃,只有先吃吃姑姑一起做的巧克力解嚵了。
因為BLOGGER的程式問題無法上傳照片,所以相關的照片請參考我的相簿: PHOTO BY MOTO A 1200

(積非成是:在街上看見的店招,、或是途經竹科大廠的LED面板,為何大家都習慣打成X'MAS?連香港是政府的網頁都是X'mas,會不會太誇張啊?不過,也許久了以後,就像LONG TIME NO SEE也可以變成正式的英文一樣,X'MAS會跟XMAS並存吧?)

Friday, December 22, 2006

TAIPEI FUN/FINE CITY

用手機拍下的2M效果果然很差,還是因為我不會用?

記得我第一次對台北產生好感,是在2003年一次長期的旅程歸來之後,以往,我在去機場的路上感到興奮,離開機場就覺得落寞空虛,但那次回到台灣,突然覺得台灣真的好可愛,而台北更是越來越好玩。記得媽英九說過,他希望台北變成像新加坡一樣的FINE CITY(好的/罰款的城市),在他卸任後回顧看,他的確做到了,台北越來越好,也越來越愛罰款,政府的罰款收入連年創新高。
過去這一年來,待在台灣的時間少的可憐,以致於每次回到台北,都覺得台北變的不一樣了,東區的地貌變化不大,但公館過去一年多的改變比起過去十年多上許多,不管是鹿鳴堂、側門、或是新生南路的公車專用道等,今天經過捷運站又看到一個有趣的改變,就是雙層腳踏車架,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停下更多台車子,解決市容不佳的問題。我覺得這種設計真是有趣,好FUN的感覺,讓城市充滿遊樂場的氛圍,不過,我想沒有遊樂場會因為你的腳他車亂停而FINE你的吧?
上海的房價超越台北市了,但上海只有房屋的使用權,不像台灣還可以傳家。台灣的貧富差距創新高,越來越多的窮人往郊區便宜的住房移動,富人反而買起了市區的豪宅。城市這樣的發展,不同於美國的富人郊區化,反而比較像歐陸充滿歷史的城市,富人都是集中在市區的古蹟宅第。台灣整體的居住品質比起大陸香港是優上不少,我想未來,這座小島會成為富人集中之地吧,而窮人的工作就是服侍這些富人的生活,靠各種服務業來滿足他們。聽起來是有點誇張的想像,但總覺得會有發生的一天。亞洲旅遊的LONELY PLANET,將會是未來華人圈的聖塔芭芭拉吧。

Thursday, December 21, 2006

BAD CHANCE

曼谷雙聖兩人SHARE的巧克力火鍋,239B。

這次的曼谷之行,從一開始出發就不順利。先是火車誤點半小時,到台北車站跟朋友會何時已經晚了。然後是登機証不見,似乎未離開台灣前就已經預示著不順。到了曼谷新機場,因為帶一個朋友同行,又沒有去過新機場,壓力大到有點小心慌,沒想到在下計程車時,居然把500當100給了司機,真是大損失。而朋友對於曼谷的想像過多,東抱怨西抱怨,吃個芒果樹都嫌貴(說比台北貴還比不上台北),計價按摩店是250還是300一小時都要比....,朋友不是如我一般無業的退伍人員,收入比美國人平均還高,在台北喝個GODIVA CAFE都不會心痛,卻不知道在曼谷省甚麼?
朋友時時粘著我,要去哪全沒定見,在我出意見後卻又全盤推翻,只想待在飯店休息又要我回來接他出門去預約好的名店做SPA,簡直把我當成小弟使喚。後來終於受不了了,兩人只好分道揚鑣,我去沙美島兩天,他繼續待在SILOM跟SURIWONG這個觀光客的大本營天天上網、按摩、看秀。臨去前,只帶了300美金來的朋友要我把身上最後的美金全給他,因為他怕錢不夠使用(怎麼沒想過我也會有不夠錢用的時候?)。沒想到我才到沙美一天,就收到朋友傳來的簡訊,他身上只剩下5000B了,而我們的行程還有5天,還有機場稅等要付。於是我請朋友留1500B起來,作為我們最後一天的交通費跟機場稅,等我回曼谷交給我保管。
回曼谷後,為了保有現金,跟朋友換到可以刷卡的飯店。之前住在飯店價格的GUEST HOUSE,只是因為朋友覺得他需要用到網路,但他抱怨網路不穩,幾乎沒有使用,真不知道我們多付那些錢是為了甚麼。一換飯店,朋友又催促要快出門去逛街,讓我忘記把護照夾鎖在行李箱哩,只是放在行李箱中的大包包中的小夾層中(我感覺已經是很隱密的地方了)。沒想到,我們最後的救命錢,就這樣被偷了,害我們差點離不開泰國。該飯店的使用者都是日本人,而且門廳感覺上戒備森嚴,我們也沒有任何訪客,除了HOUSE KEEPING外,我實在不知道還有誰可以偷走我們的錢?但是詢問了飯店方面,打掃人員說沒有這回事,而且強調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朋友說我是自取其辱,因為這又不是真的很高級很有制度的飯店,根本不可能會給我們一個交代,搞不好人家還覺得我們根本沒有放錢,是蓄意說謊想要騙錢....。
另外,飯店(WALL STREET INN.)在網路上最低可以定到854B的價格,但帶著NB天天上網跟朋友SKYPE的朋友卻懶得去訂,以致於最後我們用WALK-IN的價格付了1400B,差了將近一倍。這次曼谷行,因為朋友的堅持,多花了不少冤枉錢,還走到不純的按摩店去(桌上供奉著陽具,還一直要我們做全身油壓-.-)。因此我深刻體認,最好不要放任旅伴的任性,不然只會讓兩人遇到許多不少的事情。
不是抱怨文,只是講講自己在曼谷的壞運氣。當然兩個人也有好處,比如可以上貴貴的餐廳點菜SHARE,不用JIN KOA KON DIAW(一個人吃飯),也算是不錯的一點。

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Travel Alone

在沙美島(Goh Samet)的最南端

旅行應該是愉快的。我一直這麼想。離開熟悉的街道,接觸另一種文化,全力地碰撞、被傷害、磨合、然後再愛上他。一向喜歡一個人旅行,可以不多說話語,可以安靜觀看,可以照自己的步調行走,可以不用迎合別人。我從不怕寂寞,書本是我最好的朋友,行萬里路從世界讀更多。
每個人都是一個人旅行的,只是每個人的方式不同:有人喜歡貧困旅行,有人喜歡奢華享受,有人整天在太陽下啪啪走,有人永遠躲在飯店房間睡覺,有人是想要增長見識,有人只是想逃離生活環境....。這些一個人的旅行者,如果被湊在一起,一定很難找出彼此都滿意的行動方式吧?因為每個人要的都不一樣,有些還互相牴觸,根本不可能滿足所有人,只好彼此互相遷就配合了。即便是兩個貧困旅行者,也是會有不同的意見,也許一個想去看博物館,另一個卻只想接近大自然。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啊。
事前的溝通雖然重要,然而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當地的風俗民情總是有讓人驚訝的時候,明明做好的功課也會遇上時刻表修訂、意外事故,就算省錢花用也可能遇上小偷。如果一個人還可以自己摸摸鼻子慢慢找法子解決,但如果是兩個人,往往會把怒氣往對方身上發洩,感情甚篤的兩人或許就此形同陌路了。
明智的選擇,或許還是一個人旅行,或著,跟可以照顧自己也可以一個人旅行的人一起踏上旅程,感興趣的時候一起走,意見不同就分道揚鑣,各玩各的再回來。感情不也是這樣?在我們人生的行旅中,不過是想找個人陪罷了。

I'm Hot! I Speak Wall Street English!

曼谷SKY TRAIN的招牌,今天在ICRT聽到這是風行25國的大拖拉斯

留法朋友在BLOG發表的一篇文章嗲聲嗲氣,講到關於語言霸權的問題,最後一段還提到旅居國外最容易受到的歧視問題。雖然我不是長住泰國的人,但這次的曼谷之行,卻有類似的感受。朋友私下說,他帶母親在歐陸遊玩時,他的母親都會要求他要講英文,因為他講法文時總是得到比較差的待遇,但講英文就會被當成觀光客受到比較好的待遇。對於不是母語的語言,要嫻熟使用的確是滿困難的,尤其像我這樣沒有語言天份的人(講中文就會恩ㄢㄤㄣㄥ不分了,台語雖然是母語卻被認為是外國人講的口音==>居然還不是外省人!),因為過去旅泰的美好經驗,讓我斷斷續續學過一兩個月的泰文,這兩年來雖然都擱下了,但到了泰文環境中,卻很自然地就慢慢拾起了。
為了能更融入當地,我進可能不使用英文,能使用泰文的地方就用泰文。不過就像以前讀過的一本書,他說,泰國人永遠都是向著泰國人,即使你會講流利的泰文,你也一樣是外國人,真發生事情時,泰國人胳臂永遠都向裡彎的。許是我泰文真的太差了吧,許是我一張東南亞的輪廓,許是我無法很快弄懂她們講的泰腔英文,也或許就是因為我的打扮不夠POSH....,就因為這些也許,讓我似乎被當成了寮國人受到了超多不禮貌的對待,也讓我氣的段時間內不想再去泰國了。你能夠想像在沙美島上面的小餐廳,點一份打拋雞加蛋不要太辣,會被人問:“你知道這要多少錢嗎?”,一副怕你付不出錢來的感覺,還把MENU翻開來指價格給你看!小販還會欺負你是外國人,故意把價格喊高一點,甚至比你用英文去問的價格更高(我真應該用泰文跟他殺價的)!這種心態,簡直就像是內地所說的“民窮則刁”,越是低下沒教養的越會欺負人,對窮人的壓榨往往比富人更用力,欺負你的情報力不足。(台灣不也是這樣的情形?只有窮人因為情報力不足,會去XX電子買東西,只因為她們以為那真的是很感心的、很便宜的東西,殊不知那比外面的賣場都要貴上許多!)
某次去康查那布里玩的時候,參加一個LOCAL TOUR,團裡面的成員大部分是歐洲去的,只有一個女生是住在曼谷的,說一口濃濃的澳洲腔英文,她是曼谷的英文老師。不知道這可不可以解釋為何大部分的泰國人的英文,通常都不是我們習慣的發音?又或著是我太奢求了,在台灣你也不能期望洗頭小妹或是賣飲料的電員會講標準的英文。我一向不喜歡美語,以及伴隨的文化霸權,太直接的表達方式總讓人覺得有點粗俗。回程在KL的航班上看錄像帶,示範空姐的英文是帶點荷蘭口音的英國腔,讓我突然有回到文明世界的感覺,不知為何。也許就像我對美語的偏見一樣,我似乎也主觀認定,英國人對於不同的語言是比較有包容性的,真希望風行全球的不是華爾街美語,而是牛津腔英語。

Monday, December 18, 2006

HELLO MOTO!

用200萬畫素手機拍的GODIVA咖啡,在微風地下一樓

朋友可憐我是窮人,把不用的MOTOROLA 明 A1200,用不到市價一半賣給我(是二手的半價,不是全新的半價OH,超感恩)。這是我第一隻多功能PDA手機呢,3500的價格(而且是全配連MIRCO SD CARD 128MB)讓我終於可以淘汰三年前買的那隻手寫NOKIA了(那時也買了一萬多耶)。
其實我對附加功能要求很簡單,只要有手寫跟字典就可以了,手寫是因為大拇指一直都不發達、沒法子像日本人一樣當個拇指族;字典是因為語言能力太差,所以需要可以查正確的拼字。不過對於他的許多功能都想玩一玩,只是不知道為何,電腦總是無法正確的連線呢。唉,怪不得朋友說,他也不喜歡用,的確是不如NOKIA來的人性,也比以前用的SONY更難用。我想玩膩後就算用二手市價出售,也還可以賺一筆呢。XD

朋友在美國也喝一模一樣的凍飲,GODIVA CAFE展店速度真快啊。250NTD一杯,連蛋糕420NTD+10%服務費

お勧めの本:タイの屋台図鑑

日幣定價:1600YEN+5%消費稅。台灣誠品賣675NTD。曼谷紀伊國屋賣880BAHT。

日本阿媽爽的推薦度也是4.5顆星,可以看到詳細的資訊跟簡單的內文介紹。

今次前往曼谷遇到許多不快樂的事情,唯一值得驕傲的部分,大概是順利進階注文屋台吧。
以往在泰國,都是吃連鎖店的食物或是餐廳,對於沒有英文菜單的路邊攤一點法子都沒有,如果只是賣沙嗲或揚物的,還可以用手比一比,但各種不同的湯、麵、肉的搭配,可就很難理解了。
在誠品看這本書兩年了,到今年才終於買下,並且帶到曼谷去使用,透過裡面詳細的分類解說以及日文拼音,居然順利再路邊攤點到自己想要的食物,而且還可以自己決定做法、加料、辣度等。那種不用指指點點,只要出張嘴就可以決定吃啥東西的感覺,真好。
ANYWAY,這本書真是太好用了,推薦大家都可以去買一本。(有點想把書中的大意翻成中文PO上來,有點懶,真有人想看再弄吧....)

Thursday, December 07, 2006

Junk Food

前幾天看電影CLICK,主角變成胖子的原因之一是,他吃了太多垃圾食物。雖然應該抗拒垃圾食物的誘惑,但是似乎這些CHIPS、ICE CREAM、CHOCALATE等總是特別誘人,教人不知不覺又吃了一堆。
最近不知為何,對於台灣的食物格外想念,也不是真的很健康的很美味的食物,而是一些路邊的油膩的小吃。
前天冒著雨夜,買了一份炸臭豆腐來吃,昨天則是特地跑出門去找蔥油餅(我家附近居然沒有賣這種小食)。這兩樣東西在吃之前,都是在腦中一直回億他的美好,那年少時光曾經有過的滋味、如何地帶給我心靈的愉悅....。不過吃完之後,都只覺得:好難吃,我幹嘛吃這種東西。
究竟是東西變了?還是自己的口味變了?我以前也很愛吃泡麵的,去年搭船時無聊想吃泡麵,聞到味道覺得很香,但吃了第一口就想吐了。東西是一樣的東西,味道也都一樣,記憶中吃下去應該是大滿足才對,但實際上入口卻只覺得反胃想吐,連第二口都不想吃了。
也許人老了就是這樣吧,不能忍受太差的東西,所以只能上館子吃飯,很多年輕時喜歡的東西都不再喜歡了。
我是那種,離開台灣再久,也不會想念台灣小吃的人,因為不喜歡太油膩的東西,跟滷肉飯比起來,我吃義大利麵或生菜沙拉的次數多上更多。也不知道是中了怎樣的邪?這幾天居然會格外的想要吃些油膩的台灣小吃,而且是失心慌的那種想吃,只是好不容易吃到了,卻只留下更多的失落而已....。
最近感到失望的經驗好像越來越多次了,在外面也很難吃到滿意的食物,本以為是因為現在小孩的舌頭都壞了,所以餐廳才會越做越難吃。不過似乎是自己的舌頭變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只是記憶中的滄海,會不會只是屋前一方小池塘?

TAI PIN & POSTCARD


之前因為沒有網路相簿空間,所以才貼在BLOG上面,昨天無聊申請了PICASA的網路相簿,本來想說可以直接用PICASA傳照片上去,沒想到一樣不行,害我又是5張5張的貼。
下面這個相簿有我手上完整的照片,208張。可以整個相簿下載,很方便。
不知道BLOGGER幾時要把BETA版正式合併?昨天本來想申請一個新的空間放相片,結果最後還是覺得太麻煩而作罷。
下面是TAI PIN的照片,請大家享用吧。還有明信片連背面的完整版也都上傳了。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r90129005/

Mc CAFE

比起台灣亂搞一通的maxim's de paris,比較有誠意的mc cafe....。

(blog怪怪的,每次上傳照片,都不會自動顯示在html裡面,又不知道到哪裡去找她上傳後的位置,害我只好又開一篇新的post。而且我的picasa也很怪,自從換了使用者名稱後,就一直無法直接用他把圖片貼上去了)

單點要55ntd的亞美利加諾americano,杯子開口那麼大,很快就冷了,不過可以自行加水,不是用coffeemaker做出來的一大壺,光這點就跟麥當勞不同了

點套餐外加一份panini方式的墨西哥雞肉捲是140ntd,另外一半被我吃掉了,太餓了,吃完才想到要拍照,不確定單點價多少

另外加點了一小塊brownie,ntd$50,加熱後就變形了

MAXIM'S DE PARIS @ TAIPEI


在台北101樓上開了越來越多家的茶店與咖啡館,甚麼都賣的MAXIM'S DE PARIS,也來湊一腳。在巴黎時對這個牌子實在是沒啥印象,在台灣卻發現她們家也有賣手工巧克力,真是神奇的感覺,總覺得好不專業....。
MAXIM'S不知道中文翻譯為何,姊姊把它翻成美心,可是這樣不就成了香港快餐店嗎?沒有DE PARIS的味道,那天聽到旁邊的女生用英文發音,因為MAXIM'S那個結尾實在很像英文的感覺,她念成法文"MERCI"(她沒有發後面那個'S,不然應該是MACY'S,就變成美國百貨公司了),感覺還是怪怪的。依照日本官方網站的發音是MAKISHIMU,通常日本人拼音都市比較接近原音的(像IKEA,台灣發音是I-KI-YA,但日文發音是I-KEI-YA,瑞典文的E發音介於E跟I之間),不過那個MU.....感覺超怪,簡直像是R或L結尾後面無母音卻還要發出的RU音一樣。

看了MENU美美的照片,點了250元的下午茶套餐,包含一杯飲品(冷熱任選,咖啡或茶都有),一小塊英式三明治(不過以"英式"來講,裡面包的東西有點豐富)、一個可頌三明治、一個小餅乾、一個塔以及一個馬德連蛋糕。等了很久餐點才上來,大約有10分鐘吧,一上來差點沒昏倒,居然適用免洗餐具跟紙杯裝的,真是一點形象都沒有!又不是STARBUCKS或BRISTA之類的美式咖啡館,既然標榜法是,就改把擺盤的功力拿出來啊!瞬間覺得這250付得很不值得....。我點的是皇家奶茶,英式做法,把鮮奶煮熱去泡紅茶,不過奶味跟茶味都不夠(本來點餐人員還推薦我喝奶香伯爵茶CREAM EARL GERY,殊不知我自己買了一箱50 INFUSIONS for 190NTD,我怎麼可能願意付160台票去點一杯4塊不到的茶?飲料單點是140-160,但最沒價值感的也是這個飲料....。STARBUCKS的TAZO一杯才80,人家的茶包一包最少也值5-6塊台幣)。

相較之下,連55一杯的McCAFE麥咖啡的亞美利加諾AMERICANO(美式就美式嘛!幹麼取一個這麼長的中文翻譯)就有誠意多了,弄得像歐陸的美式咖啡,小小的一份ESPRESSO放在大大的杯子裡,再給你一份熱水,好讓你可以自己調味。光是用磁杯就贏了!而且可不是用COFFEEMAKER煮出來一大壺的開水咖啡呢。

Monday, December 04, 2006

GUIDE: Ayuthaya - Central Thailand

以下的資訊一樣來自 日文版 地球散步的方法 泰國 2000-01版,價格可能已經上漲不少,但是所花費的時間跟其他的資訊可以參考。部分註解來自譯者,可能與日文書上不同。

AYUTHAYA,阿育塔雅,中文通常翻成:大城。

被登錄在世界遺產上的古城遺跡
曼谷以北80公里,由昭披耶河支流圍繞的河中城市。1350年起歷經417年間、35位國王持續建造的阿育塔雅王朝都城。早在17世紀就跟普魯士等歐洲各國建交、被譽為與"倫敦一般美麗"的國際大城市。然而因為與面殿軍的長期交戰,1767年時阿育塔雅終於被攻陷了,許多主要的建築都在當時被徹底地破壞掉了。沒有頭的佛像、從中間斷裂崩落的佛塔、只剩下土台的寺廟....,阿育塔雅的遺跡彷彿在時光中靜止了。

前往的方法
曼谷北巴士站出發,經過班‧帕茵(BANG PA-IN)的普通巴士6:11~18:00間總共有10班,直達阿育塔雅的空調巴士5:40~20:45美20分鐘一班,經過班‧帕茵的空調巴士6:30~18:00間共有8班。車程約90分鐘。建議停留時間2~3小時以上。往來的巴士會停在CHAO PHORM RD.(又名NARESUAN RD.)(河中島上城區的東北邊)。此外,也可以從勝利紀念塔搭迷你小巴前往,每20分鐘一班。車資從37-52B。
曼谷華藍彭車站出發的火車從4:20~23:25,10-70分鐘一班,車程約83-105分鐘(不過這是時刻表上的時間,泰國火車經常誤點,而且很嚴重)。車資普通15B、二等35B、頭等66B,快車另外加價。(泰國火車跟歐陸一樣,速度都一樣,但是車上附掛不同的車廂,比較貴的就比較乾淨,人也比較少)
另外要注意,如果遇到自稱是INFORMATION的人員跟你說“下班火車要到下午兩點以後”、“鐵路旅行很危險的”,這都是說了也不知道臉紅的謊話,其實她們都是旅行社的人員想要騙你購買高價的行程或是搭計程車前往。真正的華藍彭站務人員是不會這樣的。
火車站的寄物服務,收費一日5B。

阿育塔雅散步的方法
四面被河流圍繞的島上城鎮
北為華富里(LOPBURI)河,東臨葩沙卡河(MEA NAM PASAK),西南面則被昭批耶河所包圍,這個東西8KM、南北4KM的阿育塔雅,沿著河的一圈道路稱為迴轉路U-THONG RD.,接下來是巴士停靠的主要道路CHAO PHROM RD.(又名NARESUAN RD.)跟ROTCHANA RD.,都是東西向的大路。主要的寺廟、王宮遺跡、市集等都集中在島的北半部,由CHAO PHROM MARKET搭TIUK-TUK出發都在10-15分鐘之內。
島的外面是一望無際的田園風光。日本人遺跡在東南方,金山寺(WAT PHU KHAO THONG)在東北方,都是可以利用TUKTUK簡單來回的距離。
從火車站開始往市中心移動
CHAO PHROM MARKET就是市中心。從火車站向西前行,利用穿越PASAK的渡船便捷渡河。渡船有兩條線,左邊下船的地點比較靠近市場(2B),右邊則是直線前進(1B),並不會比較不方便(距離不過150M左右)。人數齊了就發船。

阿育塔雅的市內交通
就步行來講,阿育塔雅有點過廣,如果要有效率的移動,建議採用以下的交通方式。
1.出租腳踏車:阿育塔雅很少起伏落差、移動的範圍也不會太大,很適合騎腳踏車,出租車在火車站、渡船口附近都可以租到,一小時10B,一天30-60B。記得要做好萬全的防曬措施跟預防中暑。
2.人力三輪車:搭乘前一定要先講價,約10-20B。通常英文不能溝通、也不適合長距離移動,淡對於想要悠閒看看市鎮風景的人倒是不錯的選擇。
3.TUK-TUK(附引擎的人力三輪車):千萬要先講好價,起跳約30-40B。不過詳細的講價請參考後面的注意事項。
4.摩托車:比TUK-TUK機動行強且便宜,只是容易發生危險要特別注意。起跳10-30B。租用價格一小時約130-180B,適合短距離移動,只有少數場所要去的人。
5.雙條:路線跟巴士一樣,在遺跡間移動,沿途隨時可以上下,每次收費5B。
6.船:因為城鎮被河川包圍的緣故,也可以租船遊河,別有一番風情。在郵局前的碼頭可以講價,價格偏高,基本上一趟全程約2-3小時的費用600B,最多可以搭載6人。
TUK-TUK的利用注意事項
在阿育塔雅特有的很漂亮的TUK-TUK,車站前或是市集等都會停多台,看到日本人往往開出不合理的高價。“超有趣、一天租金2000B”、“親切的駕駛導遊”等等有日文字書寫招牌的店家,雖然的確有可以導覽的人沒錯,但是這些人往往沒有TAT泰國觀光局發給的合法執照,所以根本不能進入遺跡進行導覽。除非是要大範圍移動、長時間遊覽、而且有好幾個人,否則並不適合。依照泰國觀光局的參考價格是,1-3人合租每台車的價格是150B,4-5人每台車收費200B。請參考上面的價格議價,長時間租用還可以更便宜。如果可以很得心應手的運用的話,是相當方便的交通工具。

景點介紹

阿育塔雅島內
大皇宮GRAND PALACE
完全破壞的廢墟
阿育塔雅北方的蘇帕布里跟老倭(今華富里LOPBURI)的國王跟居民南移,新建立的阿育塔雅王國的中心。1350年先建了皇宮,後來經歷代國王擴建宮殿群。不過在1767年後的被緬甸軍徹底破壞了,皇宮現在連影子都沒有,只剩下一堆荒煙漫草。

三王寺WAT PHRA SRI SANPHET
三個國王長眠的重要寺廟 費用:30B OP:0800-1830
在大皇宮南邊,地位相當於曼谷玉佛寺的王家守護寺廟。1491年建立,1500年時蓋了16公尺高,覆滿171KG黃金的大佛,不過在泰緬戰亂中也被破壞了。現在留下的來是15世紀中建造的佛塔,並置的三座塔中靜靜放著三位國王的遺骨。

青銅佛寺WIHARN PHRA MONGKOK BOPIT
現存復原最大的寺廟 OP:0830-1630(週末-1730)
泰國最大的青銅佛像,高17公尺的坐佛,是1603年時移到此地的。寺廟在緬甸軍入侵中也被破壞,現存為拉瑪五世時重建的(拉瑪五世就是《國王與我》中那個小男孩),1956年由緬甸文物中考據復原的。放了大佛的建築物充滿魄力。

平家 KHUN PHAEN'S RESIDENCE
重現阿育塔雅時代的民家風情 OP:0830-1630
依據泰國有名的敘事小說“俠平物語”描述的細節,重現阿育塔雅王朝時期的泰國傳統家屋。乾淨發亮的大地板床感覺很舒服,滿是花草的停院最適合漫步其間。

大臥佛WAT LOKAYASUTHA
阿育塔雅天空下悠閒橫臥的大佛
從大佛寺走約500M,經過曲折的道路後是一片開闊的遺跡草原,當中橫臥著28公尺的大臥佛。依據阿育塔雅中期藝術風格,由國家文藝會在1956年復元。臥佛是佛陀入滅的姿勢,在廣大的天空下看見這樣的風景,讓人產生難以言說的感動。

大佛寺WAT PHRA MAHATHAT
充滿榮枯盛衰桿的寺廟遺跡 費用:30B OP:0800-1830
與三王寺並列重要的大佛寺,據說是在1370年由二代王(1369-1370)或1374年由三代王(1370-1388)建立。原有44公尺高的大佛塔也在戰亂中毀壞。現再只能看見遺跡的影子,在樹根中的佛頭、滿布青苔的塔基、沒有頭的佛像等。中央的佛塔在1911年崩壞後,1956年時在地下室發現了佛像跟寶石等飾品,現在都放在國立博物館中展出。

拉差布拉那寺WAT RATCHABURANA
從地下發現了許多的寶物 費用:30B OP:0800-1830
1424年八代王為兩位在王位鬥爭中倒下的兄長所建的廟宇。初期為泰式佛塔,後來增建高棉式大佛塔。1958年整修時,發現兩位皇兄的陪葬物,目前在國立博物館中展出。可以登上高棉高塔,建物中還有許多小洞穴保留著阿育塔雅時代的佛像雕刻與壁畫。

帕拉寺WAT PHRA RAM
初代王火葬遺跡的寺廟 費用:30B OP:0800-1830
1369年二代王為出代王所建的佛塔,並列許多不同風格的佛塔建築,組成石佛廣場迴廊。1970年代在北邊的廣場立了一坐青銅初代王像。

蘇利歐泰王妃納骨塔 SRI SURIYOTHAI CHDEI
與緬甸軍份用作戰的勇敢王妃的黃金納骨塔
1548年與國王一同參與對緬甸國王的戰爭,為了拯救夫婿而失去性命的勇敢女性,在班師回朝後特地為她建立的納骨塔。(2004年泰國有一部很紅的電影 SURIYOTHAI 還有拍成電視劇,就是在講這個王妃的故事,看過電影的人都會感覺,其實她死的滿笨的....)

蘇望達拉郎廟WAT SUWAN DARARAM
值得一看的壁畫
160年前,洽可里王朝拉瑪一世王建立,主殿中的壁畫迴廊描寫佛陀生活,充滿西洋壁畫的風格。

國立博物館 CHAO SAM PHRARA NATIONAL MUSEUM
展示幾經戰亂的貴重遺跡 費用:320B OP:0900-1600(閉館日每周一、周二)
1956-1957年泰國國家藝術局將蒐藏的古董美術品整理,於1961年建成的1號館開始展示。一樓以阿育塔雅時代各時期的佛像為主,此外還有雕花的板門、壁畫、木刻等。二樓則以地宮中發現的寶物為主,佛舍利並用一個相滿寶石黃金的七層木盒盛裝,另外還有玉器、王印、佛像等。1970年建好的二號館則展出從最早期開始到恰克里王朝各時代的佛像藝術品。

阿育塔雅歷史研究中心AYUTHAYA HISTORICAL STUDY CENTER
研究阿與塔雅史的重鎮 費用:全票100B/學生50B(同時可以進入日本人遺跡館) OP:0900-1630
日泰友好100年紀念由日本出租建立,1990年8月完工。運用模型、影片等解說阿育塔雅的歷史,主要分成五個主題:作為王城的阿育塔雅、作為港灣都市的阿育塔雅、政治與統治中心的阿育塔雅、昔日泰國鄉下人的生活、阿與塔雅與各外國的關係(此部分展示在日本人遺跡的別館)。

洽她拉卡散宮殿博物館
CHANTARAKASEM PALACE
拉瑪四世蒐集的古董美術品
1577年十九代王所建,作為歷代皇太子的官邸。阿育塔雅陷落時也被燒毀,目前為恰克里王朝拉瑪四世重建局部,拉瑪五世擴建作為離宮所用。1896年開始作為阿育塔雅的市政中心。初期藝術品展示在馬屋中,後來移到洽她拉卡散亭,1936年2月才正式成立為博物館。

Saturday, November 25, 2006

Perfume -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官方網站
Perfume
Das Parfum
香水
IMDB

小說是笑的藝術。德國當代文壇巨擘徐四金(Patrick Süskind)無疑是最了解這一點的人,《香水》承繼拉柏雷以降的傳統,將生活中最真實的荒謬表露無遺,充滿譏諷。
改編電影很少有能夠令書迷滿意的,《香水》也不例外。在葛奴乙離開交易橋的香水店前一切都好,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小說中的玩笑透過畫面表現,不過稍後就逐漸變調了。葛奴乙的特質就是給別人帶來不幸,就像《人間昆蟲記》把對方吸乾抹淨後一走了之;在對葛奴乙沒有任何幫助的關係下,人物就被消滅了(不禁令人聯想也許是作者不想繼續為這些小人物邊之後續情節:理性讀者總是希望了解每個角色個人史細節,就像她們真的存在過似的有始有終),這樣的安排荒謬地教人發笑,卻也埋葬了葛奴乙的過去。葛努乙的母親生下他就被送上斷頭台、收容所的太太在將他交易出去後就被強盜殺死、皮革場老闆拿賣葛努乙的前去飲酒狂歡跌下橋死了、香水店的老闆更是連整家店一起消失在賽納河中....,於是不論到哪哩,葛奴乙都是完完全全一個人,沒有可以牽掛的對象。
生下來就沒有味道的葛奴乙,為了讓自己更有存在感,開始尋找可以讓人喜歡的味道,他迷戀處女那微微發育的乳房散發出來的體香,於是開始殺害少女、蒐集她們的味道....。這就是香水的情節,副標題:一個謀殺者的故事。不過小說的重點永遠不是在故事本身,而是細節的描寫,透過徐四金的生花妙筆具體呈現18世紀尚未改建前的巴黎都市景觀、下流社會的生活、香精的蒸餾、油脂析離法的運用....,也因此在文字化為電影時,書迷們不會感到太大的差異性。然而敘述者的手法不同也會帶給觀者不同感受,電影更多地傾向於STORYTELLING,而且是正經八百企圖運用ILLUSION讓觀眾入情感動,全然悖離徐四金小說語言的特質,以致於電影的下半段給人感覺有點拖沓,節奏不夠明快。小說葛努乙的故事全然是個鬧劇,他調製出讓全世界人心醉神迷瘋狂的作品,讓日常界限崩潰陷入嘉年華上下顛倒的混亂中,葛奴乙應該是這齣鬧劇中的演員之一,而不是旁觀者。導演太極欲表現角色的悲哀,反而讓原屬於小說《香水》的機鋒走樣,變成讓人哭笑不得的災難。殊為可惜。
瑕不掩瑜,一個好的原著讓《香水》即便走調,也不失為一部水準之上的作品。最近看電影格外喜歡研究片子的時代考究詳實與否,《香水》的美術設計在這方面成功地讓我們從回懵昧黑暗的社會(中國人不也喜歡趕著看殺頭嗎?剛改成槍決那時期,還有人抱怨:怎麼“碰”一下就沒了,多不好看吶),體會當時人的心智狀況,她們使用的器具、生活的方式,在那個憂鬱還被視為常態的時代,可當成歷史教育的教材:看看當時人的化學是用那些器具,與現代科學的承繼關係為何?今日的李話不也還教大家蒸餾法嗎?
這是部有沒有看過小說都可以去看電影,不過如果可以翻出小說來看,會有更多感受。畢竟畫面表達的雖多,也只有一個視角、兩個小時多的時間,然而小說有更細膩的描寫與生動的敘事者,絕對強過電影百倍。
突然想到一件無關緊要的事,這是一個德國作家寫法國故事卻又用英文演出的故事。這樣會不會造成以後所有人都以為荷蘭、法國、德國、中國等全世界各地不分種族膚色,大家都是講英文的錯覺?

Tuesday, November 21, 2006

お茶バックTea Bag

一共有66枚,只賣38NTD,很便利使用的自助茶包

晚上逛夜市,再便宜的商品雜貨店看到一個有趣的東西,就是自助茶包的袋子,另外還有藥材包,魯味包等等各種不同用途使用、不同大小的袋子,十分便利。
這個東西就是讓喜歡買花草茶、煎茶、烏龍茶等原片原葉的人,也可以享受到跟INFUSION一樣便利的東西:茶的袋子。外包裝上還說,咖啡、花茶等都適用。
以前朋友教過可以去藥房買紗布,把要泡的花草包起來,也可以變成便利茶包,不過,我始終對於怎樣把紗布口封起來有疑問?要學廉價茶包用訂書針嗎?這樣不就吃到髒東西了?如果用棉繩的話,又覺得很麻煩。而且,用紗布,會不會茶泡出來也有一股醫院的味道?而且,紗布好像不能拿來泡咖啡,因為網子太粗了。
有了這個東西之後真的很方便,只要照指示,把茶葉放到裡面規定的高度(可能是為了讓葉子可以舒展開來,所以不能放太多),然後把摺起來的部分撕開,反折過來,裡面的茶葉就部會跑出來了,再也不必擔心喝茶時會喝到茶葉了。
唉,虧我一週前還很高興去買了銀製的濾茶匙,可以掛在杯子上面,過濾紅茶渣渣那種,喝英式下午茶一定會看見的那種基本配備,現在再也用不到了。
三張照片是我用玫瑰花代替茶葉來使用,我想這種茶袋適合比較細碎的東西,菩提子、檸檬草、馬鞭草或是迷迭香等等應該都滿適合的。使用起來十分方便,而且不會阻礙味道的釋放,推薦大家也可以使用。

簡單使用,把茶葉放在裡面,就可以變成茶袋了

題外話,壓在桌上的是A&F XMAS 2006 CATALOG,朋友跟我說,PCHOME上面的代買一件厚棒球連帽外套要價4300NTD,超貴,朋友說這不是美國GIORDANO嗎?為何這麼貴?可是其實那件外套原價才79.50USD,加上8.75%的稅後,用33的匯率換成台幣,也不過2850左右而已,是台灣的代買賺太多了!不過算一算,用EMS國際快遞一次一大箱幾十件衣服回台灣也要300USD,加上跟PCHOME合作要開發票,還要刷卡,還要報營業稅,一件衣服的成本馬上提升25%,公司總要賺一點,所以就賺25%以及在美國加入A&F會員可以獲得的10%BOUNS REFUND(在A&F買100元的衣服送10元的面額可以在下次使用,等於打9折)。

把茶包整個拿出來,享受一杯沒有茶葉的茶

題外話之二,今天去吃了告羅士打,在館前路麥當勞對面二樓,號稱是茶餐廳的店。裡面的食物感覺上好像是高中女生在廚房裡面弄出來的,很可愛,也很詭異,加了很多香草及水果。算是FUSION料理吧,味道還OK,因為是茶餐廳,所以東西的油膩是可以被原諒的。甜點賣相不錯,水果都貼心切成小小一個CUBE,方便入口,份量又夠,真是完全命中高中女生可以不吃正餐也要吃甜食的心理。價格的安排很奇妙,套餐A只有一杯飲料跟一盤港式炒飯就要198,套餐B卻是前菜(沙拉、例水、西式湯三選一),主菜(四選一,都是那種高中女生會喜歡的東西),甜點跟飲料,這分明就是要大家都點套餐B啊。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吃的餐廳都比較貴一點點,所以我居然覺得250的套餐很便宜。(如果一杯咖啡加一個蛋糕都要170-462,那250有這麼多東西,的確很便宜。印象中最進去餐廳吃飯,好像很少有一個人低於500元的消費的,雙人套餐大概都要1200吧?台灣物價真是飛漲啊,不過,600NTD,其實也才15EURO而已。)

Monday, November 20, 2006

Lazybones' Thousand Islands Salad Recipe



材料:
千島醬(如果沒有成品,也可以用簡易的代替,只需要美奶茲、番茄醬、養樂多或優酪乳)
冷凍雞塊(或者可以買烤全雞)數個
羅蔓一顆
彩色甜椒紅色及黃色各一顆
無子葡萄
美國芹菜一根
起司粉

做法超簡單(以下的步驟可以互換,反正都只是準備材料而已):
1.家用小烤箱預熱5分鐘後,把雞塊放進去烤10分鐘,中間記得翻面一次,等到筷子可以戳過去,就是裡面已經熟了,可以吃了(用烤箱烤可以把原本雞塊裡面的油逼出來,比較不會那麼膩)。如果不吃雞塊,也可以買現成的烤雞,把雞肉剝下來,拉成絲或小塊。
2.先把羅曼、彩色甜椒、無子葡萄、美國芹菜用手剝成小塊(千萬不要使用刀子,不然會造成氧化,養分流失),洗淨,用生菜脫水機脫乾(沒有脫水機,可以用乾淨的布把生菜擦乾,千萬不要用手去擰壓,不然會扁掉),然後放著風乾。
3.先把生菜排底,上面放上雞肉,淋上千島醬,灑上起司粉,就可以吃了。

因為千島醬的味道沒有凱薩醬那麼強,所以我覺得用葡萄配色會比用黑橄欖好,黑橄欖味道滿重的,台灣人比較吃不慣(我是還滿喜歡吃橄欖醬塗麵包的)。無子葡萄可以直接連皮吃掉,可以補充前青花素,具有抗氧化的效果。

也可以加入胡蘿蔔、番茄等,但胡蘿蔔生吃味道比較重,可以去皮後切成條狀,然後用開水燙過。蕃茄用大顆的牛蕃茄比用聖女小番茄好,熱量低,最好也是用水燙過,拌點橄欖油,這樣裡面的茄紅素才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簡易千島醬的做法:把蕃茄醬、美奶茲以及養樂多(優酪乳)混合即可,如果要吃甜一點,就提高養樂多(優酪乳)的比例,降低蕃茄醬的比例。

這樣一份可以兩個人分著吃,配法國麵包吃,麵包屑還可以拌進沙拉裡(真是窮人的餐桌)。吃不夠就切點羊乳酪,或是國麵包抹點醬或是起司奶油,這樣一定可以吃很飽。還滿適合配德國產的甜白酒一起享用^_^。

Saturday, November 18, 2006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Gone is the One who hold me Dearest in the World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地失去自己最愛的人,而且是永遠的失去。這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
──張潔‧《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即便電影已經看完了,敲打鍵盤的同時,眼淚還是不聽話地流出來,一直模糊了視線,擦了又濕,濕了又擦。對於生死的感情,我總是特別容易受到感動,有一次單單是看見電視上面921後日本搜救隊對倒塌的東星大樓遺址深深一鞠躬,只是短短一兩秒的畫面,就讓我淚流不止。
改編自張潔自傳色彩濃厚的作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幾十萬字的文字濃縮為短短一百分鐘不到的電影,將主線集中在母親患病開刀、成功了卻加速衰老、突然過逝的過程,故事很簡單,瑣碎,沒有高潮起伏,生活般開水無味地流過,然而卻真實地令人落淚。尤其家中如果有長輩的人,或是曾經撫育自己的長輩也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離開了自己的人,更是不能克制自己的情感投射。主演斯琴高娃、黃素琴,導演馬曉琪後來改名瑪儷文,拍了令外一部以老人為主角的電影《我們倆》
“久病無孝子”是許多人都有過的經驗,然而總是在悲劇發生後我們才來後悔:「如果我早知道....就該對他好一點....」、「為甚麼怎麼突然....昨天不是還好好的嗎.....」,一連串的問句都是來不及的追悔,遺憾總是在我們毫無防備的瞬間來襲,不然也不會造成遺憾了。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對她們好的做法,其實也可能是害了他們,習慣性地為老人家做好很多事情,卻反而加速了她們腦部的萎縮,讓她們更快的衰老,然而在真正面對長輩的同時,看著她們的衰老無助,又有多少人能夠忍下心來真正為她們好地訓練?雖然知道過多的同情可能是更大的傷害,但我們很難克制自己。老人家的失智或固執所引起的爭執,雖然希望能夠好好對話,但往往以冷戰收場。然而你真能苛責她們嗎?很多以前會作的事情,一下子做不了了,別人也不能體會你的痛苦,你又要怎樣跟別人說清楚?如果說是像《一公升的眼淚》那樣,外表可以看出的小腦病變,大家還可以體諒,但老化的症狀每個人都不同,青春真的很殘忍,完全無法理解。還記得自己25歲以前,完全無法體會身材走樣或是無法熬夜玩樂是怎樣一回事,但衰老轉瞬而至,現在縱使是可以游完5000公尺,也無法回到像以前那樣的速度了,晚點睡覺就算是連睡兩三天也補不回來的疲勞。
曾經有一個撫育我長大的長輩,在中風出院時,我很難理解她的無理取鬧,但其實她是身體極度不適、不適到必須以折磨自己的方式來減輕。出院後,因為不服老、勤奮地復健,很快地復原了,就在我們都覺得他應該會長命百歲地活下去,放鬆心情出去玩耍的時候,她卻在瞬間倒下離開了我們,速度快到我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偶爾,幾少的時候,我還會夢見要去她家玩耍,跟她親熱,醒來後還傻傻地想自己怎麼這麼久沒回去看她了,也才想起她已經走了好久....。
開場作家何好久回去看一次自己的母親時,在看護的小保姆說:「姥姥您看誰來了?是何阿姨來了,您快起來。」姥姥慌慌地接起電話,以為只是捎來一句問候,後來發現是自己女兒來了,還因為久別不熟識而問了聲:「你是誰啊?」結尾的時候,作家何在美國的女兒書袋回來了,兩人之間也上演一次同樣的情節。母女之間的關係,似乎會永遠這樣循環下去:孩子長大離家後,與父母的接觸越來越少,只剩下聲音,而父母在我們沒有看見的時候慢慢地衰老了,那些我們以為的昨天,其實是幾十年前的記憶了,我們平常時都太不小心了,沒有注意到老之已至,才會以為她們瞬間白頭了。
家庭會傷人,然而家庭也是聯繫最深的地方,年輕的時候只想著向外跑,漸漸才體會到家人的可貴,情人會離開你,丈夫或妻子無法理解你對父母的感情,唯有親人是真正一輩子的。只是看完了片子,也哭過了,在親待的時刻,我們真的能讓樹靜風止,專心地奉養嗎?只怕又是水過無痕。

看上去很美 Little Red Flowers


官方電影網站

看上去很美 官方BLOG

張元的作品《看上去很美》,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屢獲國際大獎,是部以孩童為主角電影。
看了電影海報,一個十分可愛大眼機伶的孩子,本來以為是個女娃兒、後來才發現是個帶把的,先入為主以為是講模糊的性別意識的電影:看上去很美,小紅花,為甚麼就我沒有小紅花?(心中OS:因為你是男的!)
但電影一開場,看到王朔作品改編,馬上意識到自己錯會的,十之八九,這大概是部政治寓言:小紅花,花兒為甚麼這樣紅?有些東西看上去很美,人人想要,但其實是種暴力的認同。
故事發生在一所幼兒園裡面,方槍槍作為一胎化的兒童,在父母姥姥都要工作的情形下,給送進了幼兒園,開始他的群體生活。在群體中,他的特殊性開始被抹殺,必須學會遵守規範,不能有疑問,如同所有融入社會的成人一樣,東方社會要求的是制式的服從。服從的結果,就是可以獲得一朵小紅花作為嘉獎,像是少先隊成員對紅領巾的追求,每個小朋友也都努力做好獲取小紅花,然而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要努力的原因是甚麼,只會不經思考的背誦教條。不會自己穿脫衣服的小朋友在眾人面前練習,被訕笑,像是紅衛兵批鬥包圍攻擊。這是片子的前三分之一,貫穿全劇是理性的現代室內樂作品,與歡快的兒童電影氣氛不合,過度的冷靜營造出強烈的疏離效果。
接下來的三分之一,是方槍槍懵懂初萌的性別意識,卻被成人世界的既定印象一再地打破,她們也開始見識到成人世界的虛假謊言,在懵懂中方槍槍有時得到大人世界的讚賞,雖然他也不知道是甚麼原因,養成他開始行使某些偏差行為。其實這些行為不都是成人所默許的?小孩子只是不經思考的去迎合大人的喜好罷了?紅小兵不也是如此?追著那遠在北京的領袖、那反四舊、打倒牛鬼蛇神的口號,其實啥都不懂,但這樣做好像會讓大人開心,於是不經思考就幹了,逐步逐步釀成大禍。小朋友的幻想力本來豐富,方槍槍幻想老師是妖怪,耳語在幼兒園間傳開,最後變成所有小朋友去趁老師睡著時去摸老師的屁股看有沒有長出尾巴、異化成妖怪。
這一群體暴力的策動者震驚了上層,像朱一貴、林爽文,或說王丹、柴玲這些具有群眾魅力可能顛覆權力中心的人,於是被中央運用各種方法排擠、妖魔化,方槍槍於是被所有小朋友排擠,他從好不容易融入的社會中脫離出來,成了徹徹底底的一個人,就算後來美其名讓他回歸,然而群體間的禁忌已經形成,再也沒有人敢跟他多說上一句話,就連他那曾經無猜的小女朋友,都把他看作比狗還不如:你別不要臉了,我那有沖你笑,我是笑狗!方槍槍最後一個人從幼兒園裡面跑出來,在垂垂老矣公園裡面玩了一天,累了倒在石桌上睡著了。電影結束了,但我卻從陰冷石桌上的影子中,看見多少梨園名伶、文武司琴、或是更多舊時代的文人們,再紅色十年浩劫中倒下的身影,是田漢、是老舍、是奚嘯伯、是葉盛蘭、是言慧珠....,這些文化的寶藏,就這樣永遠消失了。
小孩子很可愛,很討喜,那些天真活潑無邪的舉動無疑引人入勝,就像成龍的《寶貝計畫》光靠這點就可以讓進劇院的觀眾滿足,然而張元要講的不是這個,不是童年的田美與兩小無猜的懵懂,就像《陽光燦爛的日子》一樣,王朔的作品屬於一個時代,那是一種時代的氛圍,不管他寫的內容如何改變,主題思想永遠是貫穿一致的,是一種大家學《英格力士》的時代的特殊氣味。

le pure cafe - BEFORE SUNSET

http://www3.sympatico.ca/yazmaziar/lepurecafe.html

電影before sunset中 相隔10年不見的伊森霍克跟朱麗蝶兒就是在這家咖啡館交談不過滿詭異的 要從le halls走到位於11區的這家咖啡館 其實是要走上三四個捷運站所以很難想像兩人真的是走一走就走到了 電影中走路的時間好像才5-10分鐘吧
每到夏天 巴黎就陷入了工地期 到處挖的亂七八糟 塵土飛楊許多商家獲大樓也趁機整修外牆 不過 這些工地 似乎很少看到有做工大概是因為天氣太熱了 10點才天黑的巴黎 午後一直到晚上都很炎熱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每次工程都要做上三四個月吧
咖啡館有賣餐 如果再用餐時間 比如晚上7點以後 通常是不能單喝飲料的所以能夠再le pure cafe中享受咖啡的時光 大概是下午段短的時間吧

Everything is Falsehood


甚麼都是假的,只有退伍是真的。
今天開始繼續放假,我的在營天數只剩下一天了,一共有五天榮譽假可以放,雖然還有10多天才退伍,不過只能回去上一次莒光課,再來就是直接去領退伍令了。PS/找到一個有趣的東西:退伍日期計時器,有當兵的朋友可以去算算。
人家常說,退伍老兵八字輕,本來是不信的,但最近這兩個月真是很倒楣,走在馬路上會被車撞,搬電視壓到手皮開肉綻,搬二合一看板嘴被撞破一個超深的大洞(最近組織結締化,居然又開始腫大、發痛),諸如此類大小事不斷,害我現在出門連車子都不敢開了,只怕會出事。
離營宣教聽說出事了,大概是有人把軍中的事情還有照片PO上去吧,不過GOOGLE真是神通廣大,即使已經關閉的BLOG,還是可以找到文章的庫存。我只放放風景照片,沒寫到大是,應該還OK吧?
上面照片中那個風光秀麗的地方,就是我當了六個月兵的地方,比起現在天天督導不停又戰備的單位,我還真懷念那裡的海風跟太陽呢,如果可能,真想再去一次。不過,也許我只是迷戀南國風光吧?退伍後快去泰國曬曬太陽吧。

Monday, November 13, 2006

Jason's market place

注意保存期限,只剩不到兩個月

很久沒有去101樓下的JASON'S MARKET買東西了,久到我都忘記我之前是因為甚麼原因很久沒有去買。
前幾天去微風時看到台灣有賣黑橄欖醬,但當時手上還要去吃飯所以沒有買,昨天去信義計畫區逛街,想說順便到101樓下買一瓶回家給我MUMMY吃,不然每次買了魔棒都只能拿來抹CREAM CHEESE,都膩味了,偶爾我也想抹點肝醬,或是放片HAM、鮭魚卵或是魚子醬之類的。
這個義大利的黑橄欖醬一瓶199NTD,大約5,00EURO,不貴(比起O&Co的價格便宜許多),於是就很高興買了帶回家。今天早上要吃時才看了一下瓶身,發現這個可以保存三年的黑橄欖醬,居然再過不到兩個月就要過期了!這樣的東西居然沒有用特價出清,還是原價在架上賣給消費者!我這才想起來,在JASON'S MARKET剛開幕時,我也常去光顧,後來發現買的東西往往都是快過期的商品,而且價格比起SOGO的超市還貴,從此之後,除非在SOGO買不到的東西,才會轉去101買。漸漸地沒有在JASON'S MARKET消費,也就忘記沒有繼續消費的初衷,直到這個黑橄欖醬事件才又勾起我的回憶。
雖然比起法國許多東方超市,把過期的商品打開分裝繼續出售;或是COSTCO之類的超市熟食,把快過期的食物拿去加工處裡後用更高的價格賣出,JASON'S MARKET這樣的做法似乎並沒有錯:他可以等到商品真的過期了,在用一兩塊的價格出清。但比起一般零售店,比如WATSON'S,通常效期低於六個月的商品就會開始減價出清,這樣繼續原價出售的商品,還是讓人感覺很不好呢。因為付出比別人更高的價格,但並未得到相對應的品質管理啊,真讓人失望。我想我以後還是少去這邊買東西吧。

Sunday, November 12, 2006

Godiva Chocolatier Cafe

前幾天朋友去吃了在盧森堡公園旁邊的麵包與玫瑰(不是肯洛區的電影),跟我抱怨小小一個Mont-Blanc要價7,50Euro,再加上一壺茶就12EURO去了。
昨天我去了亞洲第一家Godiva Chocolatier Cafe(雖然台灣媒體說是全球第一家,但我記得在布魯塞爾大廣場旁邊那家GODIVA,好像也有CAFE啊),位於微風廣場的地下一樓,小小一間(我也看到草莓巧克力呢,只是是黑巧克力不是白巧克力,一顆要170NTD,比起歐洲的2,50EURO貴上約七成),一杯冰沙凍飲加上一個甜點也要420+10%TIPS=462NTD大約11EURO,其實也沒有便宜到哪去。
CAFE在巧克力賣場的裡面,用玻璃門分隔開,整體是深咖啡皮革沙發,很有舊時代沙龍的感覺,小小的空間不到十來張桌子,許是因為價格的關係吧?裡面通常都維持一到兩桌客人而已,很安靜(所以相對起來,我就變的很吵了XD)。空間有點擁擠,不夠明亮,大概是為了給人隱私的感覺吧?就像大部分的咖啡館都讓客人座再外面觀看來往的行人時,真正懂門道的人會去坐在花神的二樓,因為那樣才夠CHIC,只有土土的觀光客會去雙叟的戶外座位。
凍飲還不錯喝,不過我更想試試看熱巧克力,想到在西班牙喝的西班牙式熱巧克力,根本就是溶化的固體巧克力、又膩又黏、旁邊還給你一大杯熱水稀釋,苦澀、香甜,令人難忘的絕妙味道(而且那家老店也是沙龍風的高價店,還有專業的侍者服務呢)。不過GODIVA應該只會賣標準的法式熱巧克力吧,那種一般人認知中的巧克力?(法國人的維也納式巧克力或是咖啡,其實只是加了一圈鮮奶油而已,其他都一樣,跟維也納到底有啥關係?真讓人搞不懂啊。)
甜點就還OK,感覺普普,一份還要200,有點不值的感覺。在台灣的咖啡館,何必花國外的價格?日本旅遊書都說,吃過台灣、香港世界吃不夠,台灣也有很多便宜又好吃的美食呢,蛋糕跟巧克力應該也是吧。

Screaming Masterpiece / Gargandi snilld

吶喊經典:冰島流行音樂1000年。中文翻譯:吶喊雷克雅維克(冰島首都)

官方網站,有參與本片的藝術家的資料與官網

對於冰島的認識很淺,只知道那有裡溫泉還有碧玉,比天涯海角還遠;雖然知道他與大陸芬哩,還是習慣性地把它當成北歐斯刊地那維亞的一部份。對北歐音樂的喜愛是女人弓(Prisme),那樣優美悲傷的故事與音樂,總是觸動我心,不過後來才發現,女人弓與哈登腳琴被歸類為挪威的國寶樂器,並不是冰島。
這是最近看的第二部音樂紀錄片,另一部是Leonard Cohen:I'm your man,單就電影這個媒體藝術的表現手法來看,我比較鍾愛SCREAMING MASTERPIECE,因為在運鏡、剪輯、資料與腳本編排上面,都比I'm your man成功多了,就算對冰島音樂完全不熟的人,以可以輕鬆享受、並且從中獲得很多當地的訊息:歷史、文化、社會、風土、音樂等等。看完本片後,我醉心於冰島音樂的豐富多元,那樣成功地融合古典與現代,在迷幻與電音之間優游穿梭,大家都快樂地作自己的音樂,如果說古典音樂是捷克、奧地利等中歐人體內渾然天成的因子,那麼冰島人體內留著無疑是新世紀音樂的血液。
我驚訝於這個人口稀少的國家居然有那麼多的音樂學校、樂團與愛好音樂者,而且她們對於當代藝術與電子多媒體的嫻熟可以到遊戲的地步,這需要多長的時間滋潤這片土地?然而冰島的獨立不過短短七十年不到的歷史!每個動亂的時代都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在環境的影響下,她們從各國吸取許多養分,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音樂,並且卓然成家,那是所有冰島音樂工作者一起做出來的音樂。
我愚蠢地幻想,如果我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的居民之一,也許我也可以盡情地去旅行、遊樂、玩音樂吧?因為冰島克朗總是很強勢,只要母國生活的一點小錢,就可以在亞洲流浪一整年了。當然這是癡人蠢話。
PS/本片OST也是超超值得大力推薦的。
PPS/碧玉的FANS不能錯過,因為她在片中佔了好大的份量。

綠草地 Mongolian Ping Pong


IMDB評論

在不能旅行的時候,我透過電影旅行,格外鍾愛那些他鄉異國的電影,我在差異中追尋對陌生大地的認同。
寧浩再《瘋狂的石頭》之前拍攝的《綠草地》,是一段發生在內蒙古的啟蒙故事,關於男孩撿到乒乓球的故事。在這一望無際的綠色大地上,天空格外地高、分外清澈,風吹草低見牛羊,遠遠兩三個蒙古包相望,這便是生活的全部,平淡無聊。一成不變的日子裡,唯一的娛樂、或說可以花到錢的時刻,便是專門來往城市草原的商人帶來的種種物品,那是進步文明的象徵,他們在佈景前拍了天安門的照片,買了收不到訊號的電視機,用羊隻換取小小一個咖啡壺,照著ELLE改造自己的居所(多諷刺,居住於都市人想像中的“甜美生活”的人群,反而要依靠城市小資的讀物來建構自己的生活樣貌;開場是草原人在天安門佈景前拍照、結尾卻是都市人在草原佈景前拍照)。
從上游漂來的乒乓球開啟男孩們的想像世界,也為他們帶來了大冒險:上北京去還國球;進一步讓友誼破滅、修好、離別,短短一個季節,男孩們的視界不同了、世界也改變了。標準的啟蒙電影,小孩、老人、動物、蒙古的草原風情、藏傳佛教習俗、蒙古包文化與馬頭琴及喉音演唱,帶給都市人窺奇的快感:看著無知鄉下人真情流露卻糗態百出的演出,我們得到娛樂(記得是賴聲川、李立群跟李國修合作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凡有人笑的時候,就是有人受傷了)。似乎不該抱著太重文化霸權與殖民的心態去看待這部電影,然而不可諱言的是他的喜劇基調,確實是基於城鄉對生活認知的差距所衍生的荒謬性,而非生活本身的鬧劇。這部電影應該是悲劇,而非喜劇,因為他是一個關於幻滅與成長的故事。有人離開,有人回來,然而草原永遠不變,就像一個圓滿的蒙古包,等待再一次循環、相遇,這便是蒙古的傳統精神吧?
不要思考太多,用我們城市漫遊者的眼光輕鬆欣賞,是部會受歡迎的電影。我突然發現,蒙古草原大道也很適合拍攝美國公路電影:無盡延伸的公路載著男孩跟姊姊追求未來,路上似乎有無限可能等著她們。這樣大器的場景,東南亞國家是沒有的。

Monday, November 06, 2006

暖春 WARM SPRING

官方網站(應該吧?我想....)

我不知道該怎樣說這部片子了,有一種時代錯置的感覺,很難想像這是2002年的作品,還得到金雞獎的優秀處女導演獎以及華表優秀故事獎,如果不說,大概會以為是《劉三姊》、《紅燈記》同時代的作品,尤其是《紅燈記》,本片在精神上對這部“八大樣板戲之首”襲取甚多,一邊看電影、一邊都可以把紅登記的唱段配在裡面了:窮不幫窮誰照應,兩根苦瓜一根籐;階級的感情可以超越真正的血緣關係....之類的。
山西製片廠的作品,導演似乎是維族人?有個非漢族的姓名。或許處在內地比較淳樸吧?電影的內容跟精神完全沒有趕上時代的轉變,更不要說那些80年代瓊瑤連續劇愛用的橋段、煽情的配樂、刻意的對話....等,許是自己也執過攝影機吧,我對那種導演擺明了就是賺人落淚、刻意安插的橋段最為敏感兼反感,那是一種“廉價的眼淚”。相較起來,我比較喜歡《我的父親母親》(章子怡早期的作品)、《一個都不能少》之類比較自然單純、不那麼矯情的片子,雖然個人對黃土地、窯子、炕等有特殊好感,但有時卻覺得連香港拍的內地故事像陳曉東跟秦海潞的《停不了的愛》,都比這樣的刻意更為真實、也更動人。
我突然想到《美麗的大腳》這部片子,關於城鄉差距以及傳統中國農人對教育的重視的小插曲,大概是因為片尾小花最後成了個大學生回到內地當老師吧?不過,他會不會像夏雨一樣,最後還是逃回城裡去了?電影結尾沒說的部分,總是我絕的最誘人的部分。

寶貝計畫 ROB B HOOD

官方網站,有中文版跟英文版

小孩子永遠是最討好的元素,不管是舞台或是電影,光是看到預告片中可愛的小朋友,就讓人想看《寶貝計畫》了。很久沒有看成龍的電影,近幾年對成龍的印象都是好萊塢出品的大片,似乎比較少在港台發片?《寶貝計畫》是在香港完成的電影,不過跟成龍以往的作品不大一樣,不是說成龍開始用替身了或是動作少了,而是整部電影的運境、場景都變得比較大器、圓潤跟成熟,不像以往成龍作品攝影的小鼻子小眼睛,總是FOUCS在短鏡頭或是中景,這部片子中比較多長拍、運境相當流暢,或許是向西方取經的緣故吧?片子的整體水平相當高,超越那些靠特效修片的好萊塢動作片。
片中出現的角色眾多,不過大致是以古天樂跟成龍,還有可愛的小寶貝馬修為主,吳彥祖領頭的四大天王也在片中客串演出,似乎近來台港跟日本都面臨偶像世代交替的情形了,近來的港產電影都是那些熟面孔像TWINS的阿Sa,就像看日劇總是看到速水茂虎道、玉山鐵二、上戶彩。出現的角色加一加超過20人吧,不過編劇很技巧地把主要情節集中在兩人與小孩子的互動上,其他人物主要是透過與主角的關係帶出來,只交代必要的資訊,沒有多餘的累贅,相當高明,直線進行的情節,誇張病態的角色,是一部簡單好笑的喜劇電影,非常適合闔家觀賞。
不過裡面有段話倒是觸動了我,“小時後要我讀名校,長大了要我會賺錢”,我們似乎永遠都不可能達到父母的要求,想要做自己,卻又不得不被社會要求的責任所壓垮,大家都想繼續遊樂,但很快環境現實就會提醒你,你的年紀以及你應該開始負擔的社會責任,不能在繼續遊戲過生活了。

The Covenant

The Covenant的中文翻譯是少數我覺得具有畫龍點睛之效的翻譯,最少會讓人想要掏錢去看。這部老套簡單而且還埋下續集伏筆的影片,改編自同名漫畫,講述在現代社會擁有魔力的人們如何保持秘密與爭奪力量。中文翻成魔男生死鬥,大概是取自CHANEL V的American's next one top Model.超級名模生死鬥,魔男與模男的同音之妙,標示出這部片子都是由俊男演出、販賣男色的電影。當Chase在宿舍抓住Caleb時,我幾乎以為要上演BL(BL:Boys' Love,指日本一系列以年輕男同志為主題的漫畫)中的經典場面!
裡面的主角果然個個俊美,雖然演出高中生的角色,但總覺得好像已經大學生了,整部電影就像是Abercrombie and Fitch服飾店廣告一樣,SO WHITE(But Not Nerby)!非常美國白人大學生的風格,卻也十分誘人,不過換一句話說,就像THE DEVIL WEARS PARDA穿PRADA的惡魔女主角在大改造之前的造型,真是一點特色都沒有,所以裡面正反派的角色都會讓人弄混呢,我就一直把喜歡挑釁的Aaron跟主角的好朋友Pogue弄混,誰叫他們都是長髮?也許就像西方人看東方人臉都是平的一樣,東方人眼中的西方人也都一個樣子。(突然想到在Mission Impassible 3中的MAGGI Q,以前跟吳彥祖出雙入對都覺得她臉很立體,結果跟一堆西方演員一起演出,馬上覺得她的臉怎麼那麼平!)
在台灣行銷算成功的這部片子,把漫畫改編的爛片,弄得好像很CHIC,不知道票房會部會火紅?不過跟以前那些一打俊男牌就是GAY片的電影相比,這部電影的行銷方式,算不算台灣給女性消費的男色市場的成熟?

Tuesday, October 31, 2006

瘋狂的石頭 CRAZY STONE


導演寧浩的博客,可都沒在更新
IMDB的介紹,本以為是法文,後來才發現是中文拼音,太搞笑了

因為一部《綠草地》,寧浩獲得劉德華培養亞洲新電影導演的補助,以300萬人民幣的小成本,在重慶拍出賣座超過兩千萬的《瘋狂的石頭》。本片的故事十分複雜,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交代清楚,好幾組人馬交錯在小小的寺廟,就為了一顆價值近千萬的玉石,以及背後牽動的房產利益。一家即將倒閉玉石廠,偶然間在茅坑發現一顆無暇的大玉石,遂讓原本要被收購的工廠起死回生,引起地產公司老闆的不滿,遂決定請香港珠寶大盜將玉石偷出;三人一組的金光黨,偶然間偷到大盜的行李箱,發現盜寶的計畫,遂決定如法進行;玉石工廠的小開在香港學攝影,喜歡泡妞,居然偷偷把珍貴的把寶玉偷出去送給一夜情的對象,而這一夜情的對象剛好就是金光黨頭頭的愛人....。導演寧浩身兼編劇,利用簡單的事件與線索,把好幾組人馬串在一起,這些人每天見面,或在相同的區塊中,互相幫忙,卻不知道晚上彼此是較勁的對象。利用巧合與誤會、欺騙劇中人卻不欺騙觀眾的手法,營造笑點。片中更少不了喜劇電影中的類型人物,比如一直打手機遊戲的門房小姐們、喜歡車震的青年男女,她們的重複出現就像八兩金或是雞姊,為電影添加更多笑聲。
編劇強、剪接快速流暢,音樂更是充滿反諷的味道往往跟畫面互文、迴文更多笑點,這是本片最成功的幾個部分。而通俗劇式的小人物不死、大壞但死光光的劇情,以及對警匪動作片的運境模式以及不可能任務中京電橋段的模仿,更是惡稿的極致。喜歡喜劇片的人絕對不能錯過,太精采了。
本片英文片名本來覺得依照劇情,應該翻成CRAZY JUDE,但看完全片後,其實還是CRAZY STONE比較可以反應出那種感覺:為了一顆沒人知道真假跟價值的石頭,大家拼的你死我活,實在是太瘋狂了。

Sunday, October 29, 2006

King Lear

當代傳奇二十週年慶,搬出三齣定幕劇《慾望城國》、《暴風雨》與《李爾在此》,三部都是改變自莎士比亞的劇作,分別是《馬克白》、《暴風雨》與《李爾王》,同樣也都是由吳興國擔任主角,《李爾在此》更是吳興國一人分飾多角,演員基本功優劣至關重大。
這是第二次看當代傳奇劇場的《李爾在此》,第一次是多年前在新舞台首演。打著國際版的名號,觀眾中不乏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許是國外的節目買家吧?就行銷來講,當代傳奇劇場相當成功,舞台、服裝、美術等各方面也都有國際水準。國際版與當年的首演版略有不同,新版的收尾做了大幅修改,許是因為《李爾在此》已經是大改編了,所以便拋去了原始版本趨向原著故事性的收尾吧?演員的身段動作也做了許多修改,已經不大象是傳統戲曲了,頂多只能說是加入一些身段動作的現代戲了,唱的部分也大為減少、代以念白與韻詞,且念白白多用本嗓,缺乏傳統音韻之美。
在我個人看來,演員的基本功似乎是擱下了,我看不到特別好的身段,水袖、手帕功、殭屍等都一般,而且大為簡化,跟以往吳興國的表演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以往看他的戲,是很喜歡加入程式動作炫技要掌聲、即便有時根據情實在不合、或是出現太多次觀眾都麻木了,但在新版的《李爾在此》裡面看不到太多的身段,究竟是演員老了、體力不能負荷、或是?
理論上一再重演的劇目應該要越演越好才對,但在《李爾在此》裡面我看不到這一點,只覺得比起多年前更糟了。
《暴風雨》當年我是看跨年場,太不喜歡裡面的意識形態與現代舞、原民文化的運用部分,加之是近年的作品,改編應該不大(應該說,當代傳奇的風格已經定案了),不會想去看第二次了。只可惜因為休假的混亂,錯過了《慾望城國》,這是我覺得當代傳奇劇場改編最成功的一部戲。

Wednesday, October 25, 2006

すきだ、SU-KI-DA,


日本公式網站,壁紙大推,乾淨簡單


片名《喜歡你,》,後面不是句號,是頓點,標示著句子的未完成,等待對方的回應。
延續純愛風潮的一部電影,始終沒有說出口的喜歡你,相隔了十七年再次相遇、確認彼此心意的兩人。
少女優,有一個因為失去愛人而失心瘋的姊姊,她喜歡同班同學祐介,總是在上課時偷看他的側臉畫在筆記本上,但是雖然喜歡卻不能確認對方心意,於是在接近中忍不住要把對方推開,優總是要求祐介跟自己的姊姊約會,直到姊姊在赴約途中出了車禍昏迷,兩人從此沒有再見過面,直到十七年後,同在音樂界工作的兩人才又相見,那時優在唱片公司擔任總機小姐,開始彈吉他,沒有男朋友,一個人住,假日常去醫院探望始終昏迷的姊姊。
少年祐介,處於對性懵懵懂懂年紀,對成年的女性總是有特別的幻想,會去買黃色書刊、偶爾也會探問關於優姊姊的事情,但心中應該是喜歡優的吧?連自己也不能確定,也許崇拜的成分多一點?所以無法接受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的部分,當兩人的初吻發生後,會驚慌失措地逃開,這樣的單純害羞的特質應該只能存在十七歲的男生身上吧?十七年後的祐介,在唱片公司跑業務,被生活壓迫、漸漸失去理想與熱情,就在這時,他聽見了錄音室試音間傳出熟悉的旋律,那是自己十七年前未完成的曲子片段,他抬頭,看見優,那是美好的青春時代的記憶。
錯過十七年的兩人,就在裕介鼓起勇氣打電話給優,實踐自己多年前的約定:把完成的曲子彈奏給優聽時,卻遇見都會中無動機殺人的變態狂,在無人的鐵道邊,視線漸漸模糊。在車站等了一夜睡去又醒來的優,終於之道祐介被刺的事實,在醫院相對的兩人,終於說出那句話與:喜歡你,我也喜歡你。
也許是年紀大了,太習慣世界的現實,所以我覺得這樣的劇情實在是太蠢了,全然沒有考慮到現實的問題,工作上有大人經歷、戀愛上也應該有大人經歷了。怎麼可能兩人的情感世界都是一片空白,外表三十四歲、內心卻還保留著十七歲的年紀,這樣的編劇說是十五歲少女漫畫的幻想還差不多,太不真實。最後是開心的歡喜結局,編劇保留機會讓兩人確認彼此的心意;雖然說現實生活中人的確是不會那麼容易就死去,但又是出車禍、又是被刺傷,還有意外失去男友,這些事件密集發生在一部不到100分鐘的電影中,密度高到讓人覺得超現實。
不過其中關於少女心態的描寫,真的是很纖細呢,那種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感覺,那種想要又害怕的心態,明明喜歡對方卻又忍不住要傷害對方,把變態當成寶貝來用的親暱語,是一定要活過那個年紀的人才會懂得吧?
我喜歡青春時代的畫面風格,簡單乾淨的中長鏡頭,對於成年後那灰灰的畫面,永遠都是短鏡頭跟特寫的風格則不大喜歡,雖然這樣兩者有很大的區別:青春像是遠去的夢想,只能看見大概的輪廓,細節卻記不清了;而醜惡的現實卻總是逼迫在眼前,太近了反而看不清楚全部面貌。但生活不就是這樣嗎?總是要過去了,我們才能開始領略風景。

Tuesday, October 24, 2006

I'm Your Man


官方網站

IMDB上面的評論

影片以2005年在澳洲舉辦的演唱會CAME SO FAR FOR BEAUTY為主幹,中間穿插了柯恩的訪談紀錄,以及一些音樂製作人跟樂手對柯恩的看法,還有柯恩的手稿、畫作、蒐藏、家庭錄影帶,對一個柯恩迷而言,可以如此貼近偶像著實令人感動。全片如同音樂會的紀錄,手法平實自然,作為紀錄片相當不錯,可惜還有點不夠深刻,適合在家庭劇院播放的等級,當然,一定要有好的音響。
柯恩對於當代音樂的影響不容置疑,幾乎每年都會有電影採用他的音樂來表達,因為柯恩詩意的歌曲是如此美麗,像是上帝的禮物。參與演唱會的嘉賓都是曾經影響音樂界的歌手,她們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全是柯恩的經典作品,幾乎每一首翻唱版本都美麗地令人心碎,片尾柯恩跟U2一起演唱,更是演唱會的高潮,親炙大師風範,他並未凋零,只是逐漸老去而已。
這不是第一部紀錄柯恩的電影,所以他可以從別的面向去展現大師,然而對於沒有機會接觸別部側寫大師的作品的觀眾來講,就顯得有點不足了,如果不是柯恩的迷,看完這部電影應該會很失望吧。我突然想到另一位南美洲的音樂大師,CEATANO VELOSO,他的音樂也是常常被各大導演選用於電影中的,然而他卻沒有柯恩的運氣,或許是語言的問題吧?葡萄牙文(以及西班牙文)比起英文來講,還是相對弱勢的語言,雖然已經在阿莫多瓦的《悄悄告訴她》中看過CAETANO VELOSO的風範,但還是希望會有一部紀錄電影出現。

トニー滝谷 Tony Takitani


日本公式網站

我的日文從來沒有好到可以感知到音韻起伏與背後牽起的意象關係,雖然是可以看懂,但卻無法更進一步地體會,所以我對村上春樹的認識是來自於賴明珠,或著說我認識的是賴明珠的村上春樹。
雖然說昆德拉以為,小說是可譯的藝術,然而村上春樹的文字組成與意象,我認為毋寧更接近詩的語言,而非情節與對話的小說的藝術。若說波特萊爾是十九世紀城市漫遊者的代言人,那麼村上春樹無疑是二十十紀末最接近城市人寂寞的作家,他的行文總是透過簡單的符號組成擊中現代人的脆弱心靈。我個人喜歡村上春樹的短篇甚於長篇,喜歡早年發表的作品後期的,村上的文字總是在平凡接露現代人的疾病,然而又不是如村上龍、吉本芭娜娜、山田詠美或是新近的吉田修一直接以外在的變態構成,村上春樹的主角往往關注於內心意識的流動,職是之故,也格外地難以映像化,解決角色內心話語的困難一如搬演莎翁電影中的長獨白。
意外地,這部電影中並沒有太多經典的爵士樂,而是坂本龍一低調的極限音樂,如開水般緩緩流過整部電影。配合故事,整部電影是灰色基調,剪裁小說中的段落,導演一小片段一小片段地處理,期使每個場景都能準確地切中文字的精髓,雖然可以感覺到小說那種平凡中帶著病態的氛圍,但就我個人而言,並未切中村上春樹的特質。然而孤寂此一現代人所共同面對的困境,很容易引起共鳴,一如中世紀的憂鬱,都是生命中真實的部分,只是我們尚在學習與之共處的方式,要到幾時我們才能學會?孤寂跟憂鬱一樣,她們是雙溫柔的手,輕輕地撫摸著你。
每個人都需要愛,但我們也需要孤寂。

我們倆 YOU AND ME

獲日本東京電影節、大陸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導演馬儷文的BLOG

我可以很簡單地講完《我們倆》的劇情:一個念北影(或中影?)的女生在大雪天裡找房子,撞進了「當過兵、騎過馬、救過人、抽過大煙」的老太太家裡,兩個年紀相差逾一甲子的人,彼此在一年之間的摩擦、最後轉化成深摯的感情。故事非常簡單,也很瑣碎,但十分真實,具體呈現北京老太太與上京學生的生活,平凡中更見真情。音樂部分由竇唯負責,乾淨自然、不會過頭,古琴的部分更像是哀悼一段逝去的感情。雖然是部簡單的小成本製作,作品後製的部分格外明顯可以感受到經費的不足,不過瑕不掩瑜,是部感人的作品。本片是導演馬儷文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由斯琴高娃主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一樣是講述老人的故事,自編自導的《我們倆》頗有自傳色彩,出身江西,長於哈爾濱、畢業於中戲影劇導演班,學生時代在北京貸居時,也曾有過這樣一段過往吧?
電影中的老太太精明的很,北方人的飆捍,但心裡其實是軟的、暖的。在開場的摩合部分,我彷彿看到地主階級對愛國的小知識份子的壓迫,怪不得工農兵階級要起來反抗。不過能怪誰呢?的確,活到84歲就只能認錢不認人了,認人能幹嗎?能當飯吃嗎?200元。一間小屋,比我再北京住過的賓館一晚還便宜,那時加加城建費就要280左右一晚了,但地點是好,在健國門內。不過大陸的屋主都很黑心,那時在西安東大街上租的新屋,帶電梯的空屋,一個月要2500,兩間房,幾乎可以租到上海市中心了,還不給講價,可知道西安一般人的工資是500元一個月呢,黑心。北京的住房一項很緊張,如果200元可以租個胡同裡的小屋,我想我也願意,可就不知道哪裡有這些訊息可以找。
看電影時,更多的時候是在回憶與印證自己住在內地的那段時光,我記得自己那時也是常常去外面買餐盒回來,因為太大吃不完,往往是分成兩三餐吃,剩下的就先冰在冰箱哩,要吃再加熱;餐盒便宜,菜的2塊、肉的6塊,所以自己都懶得做菜了,買雞蛋一兩支就要一塊了。剛搬新家時也是到處採購物品,買東西時說是學生,不用講價,大姐的東西都會便宜點,我還買過比老太太們還便宜的毯子;不過家裡可以供得起念大學的,通常水平都不錯了,畢竟大陸的大學學費與一般人的收入還是有差距的,前幾年不過發生過復旦大學學生沒法子入學的事情嗎?因為七八千塊的學費不是鄉下人一個月五百塊錢工資可以負擔的起的。下雪天時,光是蓋毯子還不夠,就是該了空調、暖氣,還是會凍到骨子裡,看到下雪天就分外愁、因為雪融了不但冷、而且髒。祐一次印證了,真正的生活總是在遠方,抑或因為過去了所以分外人懷念?北京真的變了好多,居然還有輕軌電車呢。

老太太金雅琴是人藝下崗演員,小女孩宮哲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

Monday, October 23, 2006

Friends With Money



官方網站

比起THE BREAK UP,我更喜歡珍妮佛‧安妮絲頓在FRIENDS WITH MONEY裡的演出。這部小成本獨立製片網羅了一堆演技派的大明星,攝影運鏡美術設計劇本對白等都在水準之上,沒有一般小成本電影的寒嗆,除了那個經常會晃動帶點逗馬風格的鏡頭。
三個有錢而且已婚的朋友們以及一個做女傭的單身女子,頗有“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的味道,然而她們還是有各自的問題要去解決,就像是“幸福的家庭大多是一個樣子,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演員們的演技都很好,幾乎活到角色裡面,故事只有短短的幾週,但卻把所有人的問題都翻出來,只是生活還是生活,每天睜眼醒來都有那麼多的問題要面對,只有夜晚虛榮的衣衫雲鬢可以稍微自我欺騙而已。
珍妮佛‧安妮絲頓演一個失業的零工女傭奧莉薇,沒有男友,他唯一在意的人是已婚的一夜情對象,朋友幫他介紹的私人健身教練則是一個自戀的種馬,每次跟上玩床後還要跟她收錢好去跟別的女生約會,最後她跟打掃房子認識的肥胖失業男子在一起,被騙失身後才發現對方只是一個愛習慣說謊的窮人;奧莉薇應該就是所謂的高潛能低成就族群,過高的理想卻沒有實現的動力,導致生活困頓,但她卻還堅持要使用名牌保養品,所以只好到各大百貨公司去要贈品。她三位有錢的朋友:法蘭妮是全職的家庭主婦,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她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知民間疾苦,太喜歡幫別人出主意、評斷他人;克莉絲丁,作家,敏感而貼心、十分介意她人對自己的看法,永遠渴望得到關心,在這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中過得分外辛苦,因為裝修屋子破壞鄰居面海的景觀而跟丈夫大吵一架,最後居然離婚收場;珍娜,服裝設計師,因為害怕頭髮乾燥、總是不洗頭頂著個油膩骯髒的頭髮跟朋友社交,有一個疑似同性戀的丈夫,但這似乎不是她問題的根源,她總是覺得生活中充滿不如意的事情,容易動怒、挑剔、吹毛求疵,也許是提早進入更年期?她追求公平正義等的基本原則,但卻常被這個無理的世界刺傷,以致於她總是用更大的敵意去回報他人。
很真實地,電影最後並沒有提出任何解決之道,也不會為你指出一條光明大道,只是告訴你: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要不要去解決、要怎樣解決,那就是觀眾自己的事情了。比起THE DEVIL WEARS PRADA那樣過度光明的封閉結局,這樣的開放多元我更喜歡,不過也許有那種不花大腦的生物會覺得,只提出問題卻沒有答案太糟糕了吧?但是,總是要不斷地提問,我們才能更接近珍哩,不是嗎?
看完片子後真的覺得,嗯,有錢人想的果然跟你不一樣:寧可花一萬美金去辦場慈善晚會,然後再把募得的一萬美金捐出去,也不要直接把錢捐出去。花錢總要找點樂子吧?我想。

Les testaments trahis

缺乏史料的佐證,我無法如同坤德拉為卡夫卡抱屈一樣,指出是誰背叛了他的遺囑,強姦了作家的作品。
雖然我們已經太習慣作者已死的口號,雖然版本學儼然已經成為顯學,然而對於作者出版作品的尊重,在我心中是不可切割的部分。我不會覺得金庸是在自掘墳墓、因為有些作者不喜歡“保留自己的學思歷程”,所以會與時俱進不斷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且不論讀者群接不接受新的版本);然而基於創作者本人意識的改版、與百年後人自行改動畢竟還是有差異。
新版的《蒙馬特遺書》,在邱妙津死後10年問世,不知道從哪裡、編輯群翻出了作者摒棄的部分:那是兩段文體、風格、人稱全然不同,並且尚未經過精練、帶著濃厚自傳色彩的私人文字,把他加入到新版本中,並且對外宣傳:增加原書未及發現收錄的「第十五書」、「第十八書」、「第十九書」內容近萬字。好一個未及發現收錄!所以可以自作主張地把這兩段文字加入書中,讓原本完整的個體變的零落殘廢、深度也大為降低,簡直像是魚刺哽著、幾乎要毀了一本書!
張愛玲走後多年才翻出他的舊作出了本《同學少年都不賤》,明顯地在作家有生之年為出版是個明智的決定,張愛成名的太早,就像韓波,最重要的作品都在年輕時就完成了,後來只是浪擲生命而已,也許如坤德拉指出的:一個作家一輩子只能寫一本小說,其他的都是這不小說的重複與變體。佳人已遠,出版舊作只是讓後人懷念,那些未及面市的作品也不過是讓我們看見作家更多的面目。這些作品至不濟事,至少,她們都是完整的,而不是一些凌亂的書簡或是書信,更非已經出版的作品中的一部分。
我不介意出版社大發死人財出一本邱妙津書簡之類的,把來往的書信等蒐集起來好供後人扒糞;然而不是再未經作者意識下,擅自改動作品出版,這樣對於一個完成的作品來說,只是糟蹋了的藝術價值而已。如果妙妙知道,也許他也會忍不住去信說吧:Là vous n’êtes pas chez vous, mon cher,(親愛的,您不是在您的地方)。

1リットルの涙 1 Litre of Tears


2004年電影版官方網頁


2005年電視版官方網頁

跟著日劇遊日本,這是“一公升的眼淚”的拍攝地點(我自己那時只認出了東大病院跟多摩川而已),當然還有很多別的日劇,可以自己選擇。


跟大部分的台灣人一樣吧,我是先看電視版,才看電影版的(不過,會不會有許多人其實並不知道,他是先有電影版大賣座,才拍成電視版的,日劇現在都喜歡沿用這樣的模式,像是電車男、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等都是這樣)。想水男孩電視版一樣,大螢幕上的角色也在小螢幕中出現,電視版中的明日香,正是電影版中的女主角大西麻惠,怪不得她演起患者那麼自然。兩位女主角比起來,當然是寫真偶像出身的電視版女主角澤尻勝出,看著分外美好的事物遭到與身份不符的不幸時,格外能激起我們的同情心,這正是悲劇的特質啊。
電影版跟電視版相比,比較真實自然,沒有過多灑狗血的橋段,如實地搬演原作中的情節、遭遇的困難,就足以催人落淚了。主角在逆境中努力向上,永遠保持著樂觀、禮貌,如此動人的性格,觀眾心中不禁會想:「為甚麼?為甚麼會是這麼好的人在受難?莫非真的是好人不長命嗎?」不過我想,如果真是一個很可惡的人得了同一種疾病,即便他死了,應該也不會有人想要把他拍成電影吧。總是這樣,傳奇還是有一定的構成元素,事不奇則不傳。
如同80年代的畫面色澤,電影版刻意地復古,如同紀錄片般的光線,力圖營造出真實的氛圍,不到一百分鐘的時間裡,再現了一段個人史,平凡而真摯。與之相對,是電視版與時俱進的改編並針對不同主題的深入討論,就像2006年的超人回歸後沒有電話亭可以更衣,十多年前亞也遇到的困難在當代也有不同的解決之道了,雖然我們一樣渺小、無法消除這種病痛,但有更多配套的制度出現可以讓患者跟家屬不再那麼無助。我喜歡電視版的深入,雖然他改編了太多,並且拼命灑狗血、賺人熱淚,但是美術設計等各方面都比電影版好看多了,而且也更貼近我們的當下生活經驗,更容易動人。
現代人的身體真的很多毛病呢,聽說常常頭痛也可能是脊髓液變少的原因,自己也常常會像電影開場的女主角一樣,常常沒有量好距離而撞到大門、或是桌子,不知道是眼睛的問題還是甚麼?似乎該去檢查一下,但又害怕如果真的有毛病自己會承受不起,索性抱著不知道就沒事的心態,一天拖過一天吧。

Sunday, October 22, 2006

星になった少年 Shining Boy and Little Randy


星象少年,Shining Boy And Little Randy,日本官方網頁

中文片名星象少年,雖然點出了這是頭上有獵戶星帶的大象與少年之間的故事,但我還是喜歡日本原片名:變成星星的少年。雖然早早預示故事的悲劇收場,但變成星星的人們會永遠在天上守護著夢想,直到實現....。相對於我對片名的解釋,電影中則安排了另一個橋段:夢哲與白象完成交易,願意用青春的早夭換取成為大象朋友的能力,來世則降生為象群中的一員;或許那只是其他馴象見習生的玩笑,但卻不幸地命中事實,誠如王爾德在《不可兒戲》中寫到:「一個人突然發現自己一被子講的全是真話,那真是太可怕的一件事了。」
電影一半在日本,一半在泰國,少年成為馴象師的過程約佔了一半時間,餘下的時間分給親情、愛情、友情、升學主義以及動物倫理等等主題,每個部分都無法著墨太多,以至於電影不夠深刻:有太多主題線索雜成一團,但卻沒有任何一條被拉起來當成主線,而是以時間為軸,平舖直述地以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講完二十一年的歲月,這是全片最大的敗筆。或許比起“現在很想見你”、“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等講述感情的電影,議題眾多的“星象少年”是更是合拍成電視劇的,就像“一公升的眼淚”一樣。裡面的每個部分都太突然,沒有鋪陳的前奏,收尾的交代也不大清楚,不論是主角的死、家族的和解、同儕的接受、異國文化與物種的磨合,所以如果想要多了解劇情,可能要去買原著,或是稍微上一下官方網站去瞭解背景。基本上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滿值得一看。看完我都想要捐款給藍弟基金會幫助大象們在日本建一座樂園了(不過更想去泰國住上一陣子,好好學個技能)。
最年輕的坎城影帝,柳樂優彌,繼《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Nobody Knows,誰も知らない)》後出演作品
男主角柳樂優彌主演當時約15歲,飾演他女友的蒼井優足足大他5歲,恰好跟縣時生活中夢哲與女友的年紀差距相當。感覺上柳樂並沒有太多改變,五官輪廓一如“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只是身子拔高、成了個纖長的美少年,跟其他日本男星的命運不同,柳樂似乎永遠離不開貧困家庭的角色,這是長相的問題嗎?(笑)不過他有著不同於日本男生的比例,下半身格外強壯(嬰兒肥嗎?),跟普遍窄臀的日本人不大一樣,也跟骨架細小的泰國人不一樣,在影片中還滿容易被辨認出來的。柳樂的泰文發音比想像中好,不過為何連在日本訓練日本的大象,也要用泰文呢?(Maa, Maan, Maa ni. 過來,過來,過來這裡)真讓人搞不懂啊。
主演《花與愛麗絲》時曾來過台灣的蒼井優,是許多男生夢想的類型,超可愛,但我卻總覺得她長得不像日本人,那樣的輪廓與豐唇,實在很像整形的韓國美女,也許男生是喜歡她在《青春電幻物語》中那種被蹂躪的花癡角色吧。
被列在主演的常盤貴子,飾演母親的角色,理論上母子的關係應該是這部電影的主線:主角是為了母親才想要成為馴象師的、母親野競量讓孩子可以朝自己的夢想去走,但卻感覺不到兩者的互動,我想這應該也是編劇的問題吧,而且最後的哭聲實在是太些歇斯底里了一點。
懷念的是,看到日本三大醜男之一,主演《101次求婚》的武田鐵矢,演出大戰期間要與動物告別的軍醫,忍痛殺了自己照顧的大象,感覺上那樣的情節我好像真的看過,但卻想不起來是哪部電影。或著那只是手塚治虫的漫畫情節?
“我是為了夢想而生的”,早夭的天才少年馴象師坂本夢哲的故事
(PS/這部電影的官方網站只有賣一堆藍弟基金會的商品,卻沒有桌布之類的東西,所以我只好再阿媽爽www.amazon.jp上面找可以用的照片了....。)
(PPS/大象的表演怎麼一直都是那樣沒改變過?第一次引入日本的大象表演,跟現在在泰國看到的表演還是完全一樣。不過台灣好像到現在都還沒有引進過大象表演吧?)

Saturday, October 21, 2006

下妻物語 Shimotsuma Monogatari

飆車少女跟蘿莉塔的青春
日本官方網站
台灣官方網站


這樣說或許不公平呢,不過真的很久沒有看到這麼邊緣的青春電影了,之前看過的日本青春電影大多仍然是寫實的,設定的閱聽對象就是電影中所拍攝的對象,像是岩井俊二的《青春電幻物語(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All about Lily chou chou)》所面對的,就是那些在體制下掙扎的高中生:面對青春期的焦慮、渴望友情、追求認同,又害怕被拋下,戴上面具拼命偽裝自己,只有在網路上敢說出心中真正的話語,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不管是北野武的《恣在年少(キッズ・リターン,KIDS RETURN)》、庵野秀明的《狂戀高校生(ラブ&ポップ, Love and Pop)》、或是血腥誇張的深作欣二的《生存遊戲(バトル・ロワイアル,Battle Royale)》、偶像與秘密宗教結社的園子溫的《自殺俱樂部(自殺circle,Suicide Club)》,大抵都不出這個範圍,會進戲院或是蒐藏DVD的大多就是片中拍攝的年紀群。然而這部片中的兩大主角,蘿莉塔少女桃子跟飆車族小草莓,似乎都不是會進電影院去驗證自身形象的族群呢。也因此對於這兩個族群的描述,似乎也就缺乏當事人的在場,只能成為一種想像的戲仿,職是之故,誇張漫畫化自然是免不了的,幸而蘿莉塔本來就是動漫的產物,所以一點都不會令人意外。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蘿莉塔少女也是活的很辛苦的呢,每次在電車中看見COSPLAY風格誇張的小蘿莉或是老蘿莉(根本就是御姊或人妻了還在裝蘿莉),都會忍不住想衝上去賞她們兩巴掌,究竟是為甚麼自己也說不上來,也許是想看看如洋娃娃的她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吧?抑或是對生活的不滿、想發洩到這些似乎不知民間疾苦的人身上?雖然自己也喜歡某些洛可可風格的事物,然而再後工藝時代,這樣對逝去年代的過分懷念,就像是人的第六跟手指頭一樣,似乎是種不必要的奢侈。雖然奢侈本身才是藝術的發轅:總是要有閑有錢的貴族才能在細節之處雕琢,不是嗎?蘿莉塔也只能生存在這個物資已經過度發達的時代吧?至於飆車少女,之前電影電視的著墨已經太多,似乎只是在一再重複那些既定的刻版,沒有新意可言。演員的方法演技也是如此。
不過整部電影的故事十分有趣,對話更是充滿機鋒,畫面剪接、音樂、美術設計等都十分地適合,是一不可以很輕鬆享受的電影,無怪在日本上演時會成為一匹黑馬大為風行,因為比起大人強迫要小孩子去接受的成人社會規則,“個人的存在”這件事本身還是現代年輕人比較關心的,不需要一個主導的價值觀,只需要紛陳的意見舞台讓百花齊放,年輕人會決定自己要走的路。不管如何,只要喜歡某樣事物、很容易就變得幸福,似乎就可以一直活下去了呢。
PS/本片的原聲帶也值得大力推薦,音樂豐富多元,感覺超棒。

Friday, October 20, 2006

夜宴 The Banquet

有那一部第五代導演的大片不會讓大家笑出來的?英雄、十面埋伏、無極,當然還有這部夜宴。總是有太多出人意料的笑點,並非出自導演本意。而粗糙的電腦動畫,真令人懷疑是電影還是電玩片頭?
刻意到了極點的夜宴,反而讓我體會到書上所言的中國戲曲定義:合歌舞而演故事。夜宴不是寫實電影,而是寫意的中國戲曲,所以裡面的每段動作都是精心排練的舞蹈,用現代舞蹈形式販賣中國元素,可惜沒有傳統的程式身段,只有運用鏡頭遮掩的演員缺失。在《不眠的都市》裡,到津深子提到觀賞山海塾早年在巴黎演出的經驗,她感嘆地說:沒有媒體介入的表演,就是奢侈的本身。這正是我們所處時代的悲哀,五色令人盲,太汲汲於場面調度的追求,遂將演員的基本功消滅了。
沿用之前幾部作品中(成功的?)美術設計:飛箭、雪地、竹林、庭鬥、鏢子功....,在此是一種媚俗──不經思考向主流價值靠攏的美學。飛鳥時代的場域風格也令人厭倦,雖說可能最貼近歷史真實(但是也有歷史學者指出古代的希臘神殿可是五彩繽紛的、絕對不是石頭原色而已,所以何必拘泥?連五花竄弄都可以在十世紀出現了,還有甚麼不行跨越時空?),然而在單調深色沉重的背景上面,大紅、大綠、大黃的原色塊飛舞,看多了神經已經麻木。我渴望見到傳統中國戲曲那種雜色的行頭,繁瑣、細緻、花俏、誇張、令人眼花撩亂的服裝配件,而不是當代西方審美化、單調的極簡主義設計,多懷念誘僧裡面那狂野的維多利亞風格頭飾、蓬裙,充滿趣味的想像力。
向莎士比亞取經,以哈姆雷特為骨、強化馬克白夫人、還兼有點理查三世、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味道,許是為了宣傳方便,不過夜宴就只是夜宴而已,過多的枝節弱化了角色、缺少長獨白表現內心,如果真要跟莎士比亞扯上關係,可會讓人覺得羞恥呢。

流浪北京 Bumming In Beijing

我是在申奧那年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也是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那時大陸已經開放改革很多年了,而那幾年北京又改變地特別快,短短一個夏天,牛街胡同就整個消失了,那邊建起一座座整齊的高樓,原來的居明北趕到城外的地方、新國宅只留給能光大祖國的白領。因此,我錯失了認識的回民文化的機會,直到幾年後居住在西安的那個春天,我才開始嚐起孜然夾饃的味道。
是先看到書,才看到這部紀錄片的,而且隔了好久,書本是熟爛的,所以看到電影時並沒有特別震撼,應該說我更喜歡書本一點,因為文字表達的東西比起這粗糙機器紀錄下的短暫70分鐘影片多的太多,似乎電影反而變成書本的一個佐證:這些再白光中晃動的人影是真實存在的、雖然是官方的盲流、但卻不是虛構的角色。書本吸引我的是流浪兩個字,說來好笑,90年代的我們剛趕上最好的時代,但身在其中我們並未發現,對年輕的我輩來講,青春是空氣中最自然不過的組成,恣情浪費著、任時光流去,總是夢想著在遠方的真正生活,卻離開自己的身邊很遠很遠:歷史就在身邊發生、你可以參與它、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可能性的存在,白白地虛擲了。
紀錄片的時間是1988到1990,恰恰在天安門事件後,然而在這部電影裡面卻完全迴避了這個部分,大有乾嘉時期金石學家的味道:為了避禍,把敏感的東西全部抹去了。然而我相信這些體制之外的盲流,懷抱夢想的藝術家,應該更容易被熱情所感染、感動,他們應該也曾經是在那廣場上的一員,只是現在如同高行健的《逃亡》的角色一般:踏在死亡的最邊界而被徹底改變了。活下來的人為了生存下去,必須更加小心,也更加對環境難以忍受,那轟轟烈烈的紅色十年已經開始不斷地被披露、檢討,然而這段二十年前的歷史卻還不能攤在檯面上,隨著時間流動的快速,會有越來越多人忘記這段歷史。
五個如李奧納‧柯恩小說中的《美麗的失敗者》,在天子腳下、在基礎水平線下掙扎生存,只是為了心中那不願失去的夢想。這是真正的流浪,跟我們那帶著充裕資金,短暫離開固定生活的嘉年華似狂歡不同,那是生命的全部,也因此活的格外費力,也格外容易被生活淘汰,那是真正殘酷的自然法則,在城市中又份外嚴苛。那年夏天在巴黎,朋友說,真該拍部紀錄片,把這些在巴黎唸書、工作的台灣人拍下來。是啊,是很可以拍的。我心中想。模糊中憶起同樣的對話,似乎前幾年才在椰林大道上我們說過,而現在回首已經是百年身了。然而我們甚麼都沒有留下。這就是青春的本質吧?所有的夢想都要再未來實現、但未來一直一直來,早已經錯身而過,成為過去了。
我不是盲流,跟一般人的不同,我的呆包證上寫著學生,而不是無業人員。學生是個有趣的職業,容許你無所適事生存下去、不必太早進入社會,這也是大家一直保留學生身分的原因吧,這樣普羅對你那波西米亞式的生活多少會抱持點容忍──只是我們的波西米亞被時尚包裝消費,早已經轉型為奢華的布波了。我記得那個夏天,我操著京片子跟賣票的大姊說:「我這證是國家發的,國家都說我是學生,你不賣學生票給我,我找你領導申訴你去」,大姊聽了樂的直笑:「好吧好吧,就賣給你吧」,低下頭撕票時還咕噥著:「台灣來的,沒賣過」。讓大姊失笑的,或是是那過時的氛圍:我活在所處年代更早之前的北京,想像自己是在地人般如實地扮演嫖悍的北方大漢──雖然我一直覺得那高八度的京片有點女氣。我總是與時代脫節,當劇場演出中插入義勇軍進行曲時,連內地人都不願站起來了,我卻起立立正站好,靜靜聆聽演唱。我不確定究竟我是把樣板戲當成後現代的符號愉快地消費著、亦或我是真實地熱愛著?連在小說中看到一句:「若說爹爹身上的擔子有千斤重」,都會忍不住接下去「鐵梅也該背上個八百斤」。
真正的生活總是在遠方,北京是他鄉,這些藝術家們卻選擇遠離到異國去,而我們卻瘋狂地湧入、擁抱這座城市,也許有一天我們吸夠了這守舊的味道,也會轉身離去尋找另一個香格里拉吧。未然湖的楊柳青青,時代變了,人事改了,然而已經發生的過去卻永遠留在那裡,生活在其中的人會永遠活在那個當下,一如《下一站,天國》中所陳述的一樣。瘋狂是一種必然,或許對藝術家來講也是最好的吧?何時我們會逾越那條理智之間的界線?

Sunday, October 15, 2006

Taster et Charlemagne

吃吃看的起司餅跟棉花糖蛋糕,旁邊是查理曼的黑巧克力

好久沒有吃到好吃的蛋糕,一般咖啡館配送的蛋糕品質都很可怕,STARBUCKS的更是惡夢一場(心型重乳酪除外,YUMMY),而且價格還超貴,現在一塊蛋糕都悄悄漲到70-85元了。趁著去天母跟朋友吃飯,順道過去買了吃吃看的起司餅乾跟棉花糖蛋糕,真是令人懷念的好味道。台灣比較流行所謂日式輕乳酪蛋糕,入口即化那種,不過我比較偏好重乳酪,因為搭配黑咖啡最適合,而且超有飽足感。雖然拍得不好看,不過真的很好吃,一盒12塊的起司餅190元,我喜歡冰冰吃,棉花糖蛋糕6塊180元,稍稍烤融更好吃。
這就是我今天的早餐,真是肥死人,外加一杯濃濃的黑咖啡,再搭配杯早餐茶,我想到中午我都不會餓了。
旁邊的查理曼Charlemagne黑巧克力條是在天母誠品地下室買的,另一個比利時手工巧克力的牌子,說實話,再比利時吃了幾十家的巧克力,對這家真的沒有啥印象耶,不過因為售貨小妹熱情大方地讓我幾乎試吃了所有口味,所以就給他買了好幾種,他們還有台灣的官方網站。不過台灣的這種手工巧克力都比國外貴尚好多,記得即便是GODIVA,最貴的季節限定商品白巧克力草莓也不過2,50EURO(100NTD),台灣好像賣到300NTD的樣子,價差了3倍,讓我在台灣時都捨不得買好的巧克力來吃。比利時的朋友說,路邊小店10顆2、3塊那種就已經很好吃了,平常大家是不會去買GODIVA的,只有送禮的時候才會買。聽說GODIVA在台北開了一家巧克力館,應該找時間去朝聖一下亞洲第一家GODIVA Chocolatier Cafe。
很大吧,跟小孩子的拳頭一樣大
大口一咬,很新鮮JUICY的草莓

我最喜歡的比利時巧克力品牌是Pierre Marcolini,她們在日本就有分店了,台灣倒是沒看過,因為這個牌子實在是太假優雅了,每個工作人員都是俊男美女,穿著CHIC的黑色套裝,就像LV一樣,一位專人接待挑選,很可以滿足虛榮感,尤其二樓還有黑幕隔開的選購小間跟濃郁好吃的冰淇淋。這個品牌超適合放在巴黎開店(在拉丁區有一家),在比利時就覺得怪怪的,哈哈。而且她們家的巧克力做的都比別家小一半,配色又漂亮,很適合一口一個,不會太膩。GODIVA之類的手工巧克力,做的有點大呢,如果一次想吃好多口味,就會太飽,個人覺得比較適合兩個人分一塊。

DARK CITY

與台灣上演的海報以及美國的海報相比,我比較喜歡法文版的海報,看起來就很有末日的感覺

官方網站
好像已經成為慣例,必放的IMDB網頁

DARK CITY的中文翻譯有好幾個版本,比如黑暗城市、移魂都市,我一直不知道為何台灣要翻成極光追殺令,不過發生在永夜之城中的追尋,極光追殺令似乎還滿貼切的。
近1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還是覺得很經典,FILM NOIR的美學風格貫穿全片,60年代的風格與世紀末的意象格外貼切,充滿亂世的感覺。比起攝影棚中虛構的楚門的世界,在太空中漂流、永遠背向太陽的黑暗之都,感覺更為荒誕無助,也因此避開了必須回歸地球的結局,在宇宙中永遠生活下去。我好奇的是,這只有城市的宇宙船,要如何供應眾人飲食?無疑片中的破綻太多,然而記憶之不可靠性,此一切身相關的恐懼超越理性的審美範疇,緊緊捕捉住我們的心智,普魯斯特以回憶書寫時間,然若沒有記憶,我們要如何回憶第一口馬德蓮貝殼蛋糕的味道?俗諺說“眼見為信”,然而所有可觸及之物皆有虛構的可能,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連相片本身都可能紀錄住不存在的事物(你確定這雙眼睛曾經存在並且看過拿破崙嗎?抑或他只是另一個虛擬偶像SIMONE“SIM-ONE模擬一號”?),再也無法確定過去之物的實存了。
題外話,DARK CITY的相對,應該是BRIGHT CITY或是CITY OF LIGHT?如果上帝之光是智慧的象徵,而光之城是一切人類文明的發源地,那麼反轉迎光後的DARK CITY,是否會成為另一個神話伊甸園的起源?抑或他會成為駭客任務的母體般永遠停滯的存在?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我向下掉落,直到無底深淵。」(我在實踐本雅明的思想:以引言構成一篇文章。遁辭。)

Saturday, October 14, 2006

The Devil Wears Prada


官方網站
法國是時尚之都,附上法文版官方網站
來個討人厭的IMDB評論吧

說實話,我還滿喜歡A&F那種大學風格。女主角那種襯衫加毛衣的搭配雖不突出,但也並不難看啊,只是太青春洋溢了,或許不符合都會新貴的感覺吧?或著該說,不夠突出,完全被平價成衣廣告牽著鼻子走。我突然想起看過某一幅法文社論漫畫,就是討論H&M等便宜成衣大量入侵法國後,現代人穿衣越來越依靠成衣型錄,一點自己的味道都沒有了、滿街都是同樣的衣著。如果連講究自我獨特的時尚之都巴黎都淪陷成費加洛報上形容那樣,似乎也不該苛求向來隨性的美國人?(可是連美國人都說,平價成衣是種災難!或著因為流行工業接近法國,所以她們要歸類在法國人中?)這部電影中的刻版形象真多,女主角果然一回家就換上了大學時代的套頭運動衣,大大的"西北(NORTHWESTEN)"字樣,全然的書呆模樣,真是媚俗的做法。
不懂為何美國人都會做著巴黎夢,明明生活在世界的首都,卻不斷回首望向上一世紀的都城:巴黎,十九世紀的首都。一樣是時尚工業者,SATC的凱莉失望離去,但本片中的人物道是個個高興、滿載而歸。也許巴黎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吧:人人都想去巴黎玩,因為巴黎是那麼美、那麼漂亮,但卻沒有人真的想要住在巴黎。反轉輪蘭‧巴特的話語:巴黎,是可訪的,而非可居的。是啊,說起巴黎,人人都有一個夢想,那是生活再遠方的異地,充滿驚奇、偶遇與出軌的地方。而紐約卻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像朋友說的:「談起紐約,人人都有朋友,就像在說台灣的另一個城市,只是這個地方不是台中,也不是高雄」,只有貼切兩字可以形容。我想到電視上面介紹音樂的串場片頭,即便是3D圖形構成,也都是紐約時代廣場的街景,而不是台北101、或是高雄漢神,簡直就像是我們都活在那個城市一樣,超級詭異的感覺。所以裡面的插入曲不能用I LOVE NEW YORK,而該用Paris, je t'amie(實際上用的是Lex Yeux Ouve)。
除去片尾過度美化理想、推崇智識、貶低時尚的窠臼,鎖定職場關係來看,這是一部真實不過的電影,跟習慣擁抱主流價值的其他美國電影一樣,只能說最後整個弱掉了。也無怪官方網站上面還可以設計自己的可惡老闆寄給朋友、或是抒發工作甘苦,因為這部分才是引起共鳴的地方吧:爆笑卻又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這些白濫事情還真的天天都會遇到!可列為今年上班族必看的一部喜劇電影,梅麗史翠普的演技真是收放自如啊,不過好像越來越胖了?(PS/裡面的FASHION 101問還真困難,不知道有誰全部作對了?)
不過,美國人的SIZE跟我們的SIZE真的是不同呢,每次套上28腰的HOLLISTER&CO.牛仔褲就可以安慰自己:自己怎麼那麼瘦,褲子都快掉下來了!不過一換回SISLEY或是亞洲版的LEVI'S,馬上體會到連30腰都緊繃到不行的痛苦:要減肥了,是不是要等到快昏倒了再吃一塊乳酪?如此說來,可以套進24號裙子的女主角,不知道到泰國要選幾號的衣服?泰國女生那種只有20吋不到、幾乎比男人大腿還要纖細的柳腰,真不知道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依據雙葉社的HAPPY SHOPPING BANGKOK裡面所言,連日本女生都要買大兩號的衣服了,那麼可以塞進24號的女主角到了泰國,應該會成為貨真價實的“30號女孩”吧。

Le Prix d'Art



在聖馬羅地區看到的街頭藝人,居然可以收信用卡,真不知道要怎樣刷卡?莫非像以前即興表演練習過的,用屁股溝刷卡?(PS/這個低級的表演者不是我.....)
雖然說藝術家不是乞丐,所以有最起碼的尊嚴,但隨著改用歐元後最小的紙鈔變成五塊後,似乎藝術家也只好淪落到數銅板的命運了。不過即使是銅板,也有分跟元的差別,似乎一歐元(40NTD)是最小可以容忍的限度,如果給的少了,好像就是把藝術家當成乞丐了,頗有寧可不食嗟來之食的味道。如此說來,倫敦的賣藝者就務實多了,只要求觀眾最少要給50P(28NTD)以上。
不知道那個VISA標誌是指DEBIT CARD還是CREDIT CARD?PERSONAL CHECK不知道收不收?但是,雖然說是最少希望給一歐元起跳,大家還是掏出一堆20CENT或是50CENT的硬幣來,表演石膏像的藝人也不能真的跳下來叫大家收回去。小孩子可高興,拼命跟父母拿來一堆銅板,好像那些都不是錢、只是糖果或是石頭,不斷地投給藝人,好叫表演者不斷地改變姿勢致謝。我想他身前的打賞,應該大都是來自小孩吧?如同機器般固定反應動作(聽到噹的打賞聲,就開始動作),可以讓小孩子得到如同玩玩具般的快感?我想大概是這樣吧。

Friday, October 13, 2006

Chips de Pomme de Terre

台灣的大潤發集團一向跟法國的AUCHAN集團交好,一直可以在大潤發的超市裡買到有著小紅鳥標誌的橄欖油之類的商品,最近則正式引進歐尚熟時系列商品,打著法國風尚高雅品牌,其實是超市裡面最便宜的自營品牌之一。不過在台灣的價格足足是法國兩三倍。
因為便宜的緣故,買了AUCHAN的原味洋芋片,200G要價39元台幣,雖然比起法國貴了一倍左右(0.55Euro=22NTD),但是比起台灣LAY'S等品牌還是便宜(185g/46NTD,100g/24NTD)。如果只是單純買台灣的零食來吃,不會發現其實台灣的零食一般來講都做的比較厚,洋芋片也是,即便是LAY'S的美國經典原味,厚度大概也是法國洋芋片的一倍,只是之前沒有把兩者放在一起,所以沒有注意到。難怪我MUMMY一直喜歡吃美國專門出口的DORITOS,卻不願意買台灣自己生產的,每次買台灣的,她都要抱怨一下:「這個好厚,不好吃。」我自己雖然喜歡吃零食,但卻偏向甜食,對於鹹的一向不注意,所以沒有像媽咪的舌頭一樣,可以輕易分出差異。只有大陸的CHIPS奇寶巧克力脆片上面的巧克力豆數量太少,才會引起我的抗議!
話說前兩周買了一包來吃,感覺還不壞,於是前幾天去逛,發現大降價,只要19NTD一包,馬上又多買了兩包回家(一次降價一半,讓人忍不住想買雙份,好平衡之前的損失)。原來是快要過期了,最佳賞味期限只到2006年的11月20日,所以才半價出清的,說是半價,也不過是接近法國的原價而已。
不過很神奇的是,前兩周買的洋芋片,吃起來一切正常,但這周買的兩包,一吃就有變質的味道,難道只差兩週的保存期限,會讓商品有這樣神奇的變化?還在保存期限內耶,居然味道就變了!那一但真的過期,不就完全不能吃了嗎?
保存期限真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呢,我還一直以為只是參考用的而已,不過,如果還沒過期就變質,那的確只能參考用了。

Saturday, September 30, 2006

I ha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田納西‧威廉斯的《慾望號街車》,由馬蘭白蘭度跟費雯麗主演
「我總是依靠著陌生人的恩惠。」是劇中白蘭琪的經典台詞



星空聯盟環遊世界夢想計畫 活動網頁

可以自動計算哩程,專門針對環球票使用的小軟體

不想長大的彼得潘,無限延長青少年時期,每天都想玩耍,想要流浪,到世界各地去看看。趕不上垮掉的一代,世紀末布波族的樂活不過只是精緻化的嘻皮精神重複罷了,本質上是相同的。

世界很大,看都看不夠,青春太短,很快就要被迫面對現實生活,進入社會不斷地工作。如果不趁著還年輕去看看世界,還有甚麼時候有機會?雖然齒搖髮禿時可以坐上加勒比海的豪華郵輪,但那時眼中的世界已經不同今日了,不論是時代或是自己的精神都變了。
研究所的某個老師說過:「旅行無了死了,坐飛機,從一家飯店換到另一家飯店,到哪裡都一樣。」以享受為主的豪華旅遊,讓旅客脫離日常生活的一成不變,解放到嘉年華會的狂歡氣氛中,盡情放鬆好換取明日工作的動力。因為時間有限必須盡情玩樂,所以沒有認識每個城市獨特文化的必要性,只要有希爾頓跟星巴克這兩個在全球各地重複美式文化的場域即可,讓旅行者無論到哪裡都像待在家裡一樣輕鬆自在。然而,若是如此走馬看花,何不當顆沙發上的馬鈴薯只要轉動手上的遙控器就為你送上世界?
以前的自己也是這樣,對於制式化的文明太習慣,害怕面對未知,總在出發前定好旅館、安排交通接駁,帶上一本詳細的日文旅遊書才敢出門。雖然是自助旅行,卻未曾嚐過真正流浪的滋味,一切都照出發前排定的行程表在走,時間也短暫地只有數周,才剛對當地文化產生點認同,就又要回到熟悉的生活中了。每每羨慕那些旅行中遇到的朋友,已經旅行半年或一年的西方背包客:結束課程進入社會前放自己一年假的英國女生、就讀大學最後一年休學出來旅遊的德國男生、如翻譯機般可以切換多語的荷蘭、比利時胖胖少男、少女、從澳洲出發旅行一年的德裔老太太....。
旅行,要考慮的雖然很多,但有時需要的只是踏出第一步的勇氣,如果不是因為某次旅行的意外讓我開始習慣到當地找住宿地點、因為陪伴家人而在國外長居、以及朋友如《慾望號街車》中白蘭琪般「總是依靠著陌生人的恩惠」的體驗,也許我不會有踏上環球流浪的慾望。隨著年紀增長才體會到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不如隨性一點,背著包包就走,因為如果真要存夠銀彈,或許會一輩子也走不了。

住宿費用往往是旅行中一大筆開銷,僅次於交通(連機票),如果是去斯刊地那維亞半島或是週末的荷蘭,那麼住宿費用更遠遠超越廉價航空的便宜歐陸機票,往往一晚旅館費用就可以來回巴黎-阿姆斯特丹兩次呢。節省住宿費用的方法當然是盡可能找便宜的YH或B&B,但有些國家即便是一張床也要台幣一千多。以下是三個可以尋找全球各地免費住宿的網站,是由熱愛結交朋友的人士提供,如果可以開放自己的心胸,親切有好的與友善陌生人交往,不失為省住宿費用的方法,而且還多了一位當地的導遊。如果自己有空房間,也可以順便接待願意來旅行的旅行者。
http://www.couchsurfing.com
http://www.hospitalityclub.org
http://www.globalfreeloaders.com

雖然喜歡多看看世界,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各地不同的人文風景,討厭走馬看花、到此一遊的景點式行程,我想要慢慢品味每一座城市。所以打算善用環球票的一年使用期限,在每個停點盡量停留,並以此為據點向四方擴散出去。幸好現在的環球票使用限制比以前寬鬆,記得多年前某次興起念頭想買環球票時,使用規則中是不能往回飛的,更不能在同一城市轉機三次,現在只要不跨歐亞或兩大洋,可以在區域內自由翱翔除了美洲五個點的限制外,沒有規定各州只能限停三個點,更可以利用24小時的轉機限制多看幾個城市,安排行程上方便不少。
唯一可惜的是,因為時間限制在30, Nov., 2006年開票,且在30, Nov., 2007前使用完畢,所以無法把想要參加的嘉年華慶典都參與到,不過如果是自己買一張機票,應該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因為打算充分地利用機票,所以除非是非常想去的地方,不然只要轉機,就不列入考慮,或是將轉機點當成一個停點,在轉望真正想去的目的地,所以排出了以下14段行程(如此說來,機場稅跟兵險也會很貴吧)。主要是大都市的旅程,幾乎可說是在各國的首都間移動,停留時間都在一周以上,如果有朋友可以提供住所,就排兩週到兩個月不等的行程。只要省下住宿費用,每天花費可以控制在5-50EURO之間,基本上希望在15-20EURO間,包含門票景點,也許也會參加當地的LOCAL TOUR,如果有些地方真的太遠。

這是我的飛行計畫表
1.Taipei,TW to Tokyo-Narita,JP on 27 DEC 2006 (1330MILES)
2.Tokyo-Narita,JP to Los Angeles CA,US on 06 JAN 2007 (5451MILES)
3.Los Angeles CA,US to Montreal Trudeau QC,CA on 20 Jan 2007 (2459MILES)
4.Montreal Trudeau QC,CA to New York JFK NY,US on 17 Jan 2007 (338MILES)
5.New York JFK NY,US to Rio De Janeiro Intl RJ,BR on 14 Feb 2007 (5175MILES)
6.Rio De Janeiro Intl RJ,BR to Lisbon,PT on 1 Mar 2007 (4796MILES)
7.Lisbon,PT to London Heathrow,GB on 8 Mar 2007 (986MILES)
8.London Heathrow,GB to Paris CDG,FR on 8 APR 2007 (220MILES)
9.Paris CDG,FR to Zurich,CH on 5JUN 2007 (297MILES)
10.Zurich,CH to Rome Fiumicino,IT on 12 JUN 2007 (435MILES)
11.Rome Fiumicino,IT to Vienna,AT on 26 JUN 2007 (482MILES)
12.Vienna,AT to Bangkok Intl,TH on 7 JUL 2007 (5235MILES)
13.Bangkok Intl,TH to Hong Kong,HK on 22 AUG 2007 (1049MILES)
14.Hong Kong,HK to Taipei,TW on 24 OCT 2007 (510MILES)

Mileage: 28763 miles.

1.台北─東京
在耶誕節過後前往東京,可以減少節慶的瘋狂消費人潮,外地來的人回家過年,東京街頭的人也比較少。在東京跟近郊晃晃,跨年,參拜神社,搶購新年福袋,還有拜訪住在東京的朋友。
2.東京─洛杉磯
住在洛杉磯的朋友太多了,住宿是不成問題的,只是沒有開車難以移動的這座城市,似乎不得不靠朋友的幫忙。在市區逛逛韓國城、泰國城,感受CHINA TOWN的東方想像,那是黃哲倫、譚恩美等作家眼中筆下的中國。
3.洛杉磯─蒙特婁
純粹是向我喜愛的歌手LEONARD COHEN致敬的旅程,SUZANNE居住的城市。
4.蒙特婁─紐約
瑪丹娜說:「I don't like cities, but I love New York.」面向未來的城市,真正的世界首都,如果不是因為要趕上里約熱內盧的嘉年華會,真想賴在朋友上城的屋中一兩個月,紐約是個看不夠的城市。
5.紐約─里約熱內盧
此行主要目的,前往里約熱內盧參加2007年2月17到20日舉辦的嘉年華會,另外,也要去造訪那跟里斯本太加河口遙遙相對的巨大耶穌像,去年在里斯本辛苦跑到對岸爬上耶穌像的頂部時,就發願一定要巴西去瞧瞧兩者到底有啥不同。
6.里約熱內盧─里斯本
我愛里斯本,因為FADO的音樂,因為EXPO98,因為這是最像台灣、曼谷,亞洲城市的歐洲之都,許是在邊垂的原因,讓他有不同於其他歐陸城市的風格。今年是否還會在英國宮的地下美食街巧遇旅居當地的朋友?
7.里斯本─倫敦
倫敦是界於巴黎與紐約間的交接城市,既現代又古典,是個超大的遊樂場,只可惜物價太高,對窮人來講福利不夠。朋友搬到市中心了,這次應該不用天天從三區搭TUBE到市區了。
8.倫敦─巴黎
在巴黎有一個溫暖的小窩,若不是環球票規定一個城市只能停留一次,真想一飛到歐洲就直奔巴黎放下戰利品。在這裡等待夏天的來臨,就像每年夏天做的事,跟朋友喝咖啡、看電影,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散步,十九世紀都市計畫以來的這座城市,完全是為了讓人散步而建造的。
9.巴黎─蘇黎士
聽說是座很美的小城呢,因為前往羅馬的班機一定要轉機,所以就順道拜訪。停留一周可以看好多東西了吧。
10.蘇黎世─羅馬
羅馬的古蹟太多了,看也看不完。自然也要去看看教宗,我們少數的邦交國。如果航班多點,應該停在佛羅倫斯才對,可以去OUTLET採購名牌。
11.羅馬─維也納
我喜歡中歐,這是個混血的城市,文學與音樂之都,是儲威格歐洲回憶錄的舞台之一。更想藉著這裡前往布拉格等東方城市,看看坤德拉的故鄉變成甚麼樣子了。
12.維也納─曼谷
泰國是我最愛的國家,為此我還特地學習了泰文,雖然稱不上好,但日常溝通都足夠了,想趁機學習泰國古式按摩,租間小屋,SEIBAI-SEIBAI(泰文:舒服)地度過暑假。曼谷,可是打算取代日本的時尚之都呢,看電影也便宜,吃東西也便宜,簡直就是天堂。
13.曼谷─香港
朋友在香港工作,獨自住在兩房的屋中,既然說歡迎我去找他,當然就幫他去打掃房子啦。雖然很討厭香港,但是香港去中國各地都方便,而且便宜的機票跟團費,只要3000台幣就可以去台北或曼谷玩個四天三夜,最適合以此為根據地到處跑了。
14.香港─台北
回家了。在機票期限之前。

因為想要隨性一點,所以也許行程會更動也說不定。記得泰航有先飛清邁再飛香港的班機,不必經過曼谷轉機,卻不知道為何找不到了,不然比起曼谷,更想長住清邁。旅費將要依靠自己的積蓄,不然就是在旅途上遇見的陌生人的恩惠了,哈哈哈(如果真的沒有現金了,應該是先刷卡解決吧,然後再請家人寄來,反正每個地方都會停留一周以上,郵包寄送上滿方便的)。

這就是我的旅遊計畫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投我一票! <(_._)> 拜謝

里斯本的耶穌巨像,跟巴西的是不是長的一樣呢?聽說兩者隔著大西洋遙遙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