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06, 2015

旅行.生活

喜歡到世界各地去逛超市
搭大眾交通工具
找當地人的餐廳飯館
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
不是 享受渡假
喜歡像當地人一樣消費
而非像個路過的觀光客
這是我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
經常到一個地方去 日久年深
就算沒有機會長居一地 
感覺也像曾經在此生活工作過一般

失去的中國

我常常想起
那個在 凜冽宛如透明的冷空氣裡 看見的中國
正因為已經失去了 才如此令人懷念
改革剛開放十多年 
現代樓房不忘砌上中國風情的屋簷裝飾
滿街熟悉卻又陌生的簡體中文與用字遣詞
那時的中國充滿簡單的自信
渾然天成的天朝思想 
面對外來事物就像清末老佛爺的態度
一切都是對等的 
那時覺得是種 可愛的 鄉愿的世界觀
曾幾何時 在強大的外表下
中國已經失去了深蘊的自信 變得底氣不足
過度龐雜的訊息一口氣湧入
沒有時間消化吸收融合成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東拼西湊中 落下了許多老東西
連自己都丟得一片睫毛不剩
還是經常去 比以往更頻繁地 去中國
然而現在的空氣中永遠帶著塵霾
中國 不是蒙上面紗 而是被世界的套索牽著手足亂舞
以為自己跳得好看 其實是斬不開的束縛綑綁
正一點一滴地 失去其 屬於東方的原始生命力

北京創業中關村

 
晃晃悠悠去了北大清華邊上的中關村
(現在沒學生證進不去北大清華啊 好嚴格)
慕名而去看看創業的車庫咖啡
現在整條街都被打造成創業一條街
很有小資文青笵 挺喜歡的
我在哪裡找回了舊時代北京城的感覺
比較單純 緩慢 不那麼炫耀 低調 有底蘊的感覺
北京城總地也變了 跟首爾一樣
走在路上都是外地人口居多 不知道是節假日關係
還是因為外來人口早已躋悄悄超越本地人口了
買了一本書 再會!老北京
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確實 那就時代的北京 已經永遠地失去了

外國語

不懂的時候
術語具有一種魔力
仿佛是開啟另外一個世界的鑰匙
進入一項專門
從背頌這些拗口的音節開始
對這些名詞充滿想像
(早年的翻譯家太專業了 信達雅)
等到學習一些語言後
專有名詞的魔力消失了
變成一個個意義的組合
從此變得平庸
像是 康寶藍 聽來寫來都十分優美
其實是義大利文 con panna
直譯為中文就是 加奶油
咖啡歐蕾 是 法文 café au lait
直譯中文就是 咖啡加牛奶
咖啡拿鐵 Caffè latte 義大利文的咖啡牛奶
…………

好好地睡個夠

華特‧本雅明在《1900年前後的柏林童年》中有篇散文特別喜歡:〈冬日早晨〉。篇幅不長,只有短短幾頁,描述寒冷冬日裡不願起床的小人,躲在被窩裏面聽著女傭忙碌來回的聲音,嗅著蘋果放入烤箱發出的焦糖氣味,延長慵懶的時光,一面許下願望。散文的最後,本雅明這麼寫道:「直到很多年以後,在經歷無數次的求職無門後,我才發現自己那個微小的願望早已經被實現:好好地睡個夠」。
上天總是不吝於實現我們許下的願望,雖然不見得總是趕上希望的時刻,有時總是在我們不需要的時候才發現願望被俏俏地實現了。
我在日常生活中也總是這麼發現,《秘密》的力量真實存在,念茲在茲的想法總是在某一天才驚覺已經實現了。只是人類的想法總是不完善,所以每次許願時都落下一些不樂意的細節,以至於願望實現了也不那麼快樂。
過去到現在,很多夢想的職業都一個個實現了,總是身在其位才發現箇中甘苦,於是又一個個離開了。選擇現在的工作後,關心的只是:不能待在家哩,要多出去走走。現在似乎也真的實現了,但卻發現自己更渴望的卻是休息啊。總是這樣,所以古代猶太人的諺語才會說:「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因為我輩總是目光短淺,永遠無法環顧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