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10, 2007

リンダ リンダ リンダ Linda Linda Linda

反青春的青春電影,號稱是韓流風第一砲,但也是反韓片的美學吧?

日本公式WEBSITE

韓國風在日本真是大受歡迎,兩三年前開始流行韓國型的女生,現在則是直接由韓國明星演出,我想到《東京朋友電影版》中,瑛太對大塚愛說:「我撞到頭,失去記憶了。」大塚愛的第一個反應是:「啊,你在演韓劇嗎?(え、韓国ドラマ?)」,我不禁笑出來。韓國戲劇總是有太多不合理的巧合、或是全然違反邏輯的奇蹟,日常生活中根本不會發生。演戲的人是瘋子,看戲的人是傻子,婆婆媽媽們還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看下去,事不奇則不傳,過度要求自然寫實的風格跟娛樂效果本來就是背道而馳,甚麼時候我們的審美品味變得那麼中產階級而跟普羅大眾越來越遠?《台灣霹靂火》在南台灣引起的迴響跟北台灣戲仿的趣味是全然不同的閱讀方式。2005年夏末在日本上映《琳達‧琳達‧琳達》,一部關於青春的最後尾巴與樂團的故事,不同於韓片的奇情灑狗血、也不是通常日青春映畫的甜美夢幻,而是另外一種新寫實風格的電影。
不管是北野武或是岩井俊二,他們電影中的天空,大多是無限澄淨的藍色,不知道是濾鏡還是底片的原因,畫面構圖一向乾淨、銳利,美麗第令人暈眩。導演山下敦弘以賴皮系列聞名,崇尚賈木許,喜歡冷調處裡瑣碎事物,或許正視這種風格,將《琳達‧琳達‧琳達》導向不同以往的美學面向吧。沒有灑狗血的東西,雖然有意外出現,也沒有刻意高潮化處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但沒有解決,友情或愛情也都沒有開始或結束,文化祭此種嘉年華氛圍也沒有為生活帶來太多改變;節奏很慢,完全是真實生活的時間感,而非青春電影的韻律。很真實,真實到讓所有想進電影院去作夢的人都失望,因為他們只能看見生活的本身,而非塗改編竄後的回憶。似乎我們對於失去的青春都格外緬懷,總是不斷重寫歷史,以致於離開越久顯得越美,但真正處在其中,其實不過是很平淡地過去了。這就《琳達‧琳達‧琳達》的青春真相。
故事時間很短,就是短短的文化祭三天。流行搖滾樂社的女生們因為種種心結而冷戰,原本的吉他手又打球弄斷手指,為了留下高中的最後回憶,決心要幹的三人,找來韓國留學生當主唱,經過三天密集練習後終於上場演出。台灣的學制跟日本不同,大概很難體會,為何所有日本青春電影都要發生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而不是高三那年,總覺得台灣小孩的青春,是在大一大二才開始呢,雖然高中時代也有校慶,但就是無法跟文化祭相提並論。可是,對於日本青少年而言,文化祭結束後,就要預備變成大人了吧。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入昂貴的大學就讀,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繼續升學,未來,似乎就是各奔東西,最後的暑假似乎應該徹底燃燒起來,不過,似乎也就這樣結束了呢。
整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是新聞社的短片,紀錄文化祭的旁白,似乎那就是整部電影的重心全部了吧。我們成為大人,並不意味著我們不繼續當孩子;這樣好嗎,在這個能夠做真正自己的一小段時間裡;今天的風跟明天的風,也許其實都是一樣的吧....。明明是強說愁的年紀,卻有天涼好個秋的感觸,真不該出現在青春電影中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