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通俗劇作家整理出來,全世界的戲劇類型大抵不脫36種,差別祇是當中的人物姓名、腳色性格、社會環境等有細微的變化而已。通俗電影大抵也是如此,總是可以在別部電影中找到影子。劉若英原創故事的《生日快樂》,讓人聯想到劉德華跟鄭秀文合作的《龍鳳鬥》,兩者之間的差別只再於劉若英的是生活開水、溫溫的、很舒服、也很真實;劉德華的是麻辣燙,精采、緊湊、而且充滿趣味,十分有娛樂效果。
兩個人明明很要好,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卻不能在一起,對外,永遠都只好朋友的關係,比好朋友更好一點的兩人,不如說是家人,已經不能分開了,分享著對方的生命。也唯有家人,才能夠不管分開多久都能接受對方吧,也才能夠不擔心對方、也不為對方擔心的過下去,即便很久很久沒有他的消息。年輕的時候我們喜歡張小嫻的說法:我甚麼都不怕,就怕你不掛意我了。年紀大一點後,我們知道,會掛意的,就會失去,唯有不需特意經營的才能長長久久。
劉若英的童年經驗再這部電影裡其實不是那麼重要,一個人的個性如何不見得需要童年創傷經驗來自圓其說,只是一個,因為太害怕失去,所以在失去前就要先把東西丟開的人罷了。因為得到太好的東西,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去擁有,才會一再逃離、又接近、又遠去、又靠近,不住地循環,於是兩人就這麼蹉跎了彼此的時光,直到劇終也沒有任何進展,也不可能有任何結果了。
三個城市,兩個人,一段感情。當我們住在同一個城市裡的時候,你我都年輕,都太漂亮,以致於很容易就因為外界的誘惑傷害了彼此。當你離開這座城市,留我一個人在這裡,城市的記憶與你便無關了,轉變的面容太快,已經不是你離去時的街景了。等到你回來,卻是我要遠去的時候,在另一個語言、另一個文化的國度裡,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我們像兩條平行線,似乎永遠不會相交,但感覺上卻又靠的那麼近、幾乎像是一條線一樣,看的到卻觸不著,我太想念你,以致於我終於回來了。只是,當我們再次同處在一個城市中,我們又失去了在一起的勇氣,週而復始,競爭著彼此身邊的伴侶。終於上帝開了我們玩笑,奪去了我們的幸福時光,讓它從無限的延長變成短暫的流光,在不經不覺間,從指縫過去了....。
我始終不懂,為何兩部電影都選擇同樣的結尾,不對女主角公開男主角已經死去了事實,繼續欺騙著她,讓她一年又一年的期待、過下去?不過想想《龍鳳鬥》的結尾,就算鄭秀文拿到了真的珠寶,應該也不能體會到劉德華的用心,也還是認為他活著吧?繼續追尋他的影子,因為死亡是無法想像的事情,只有在電視電影中會發生,離真實的生活太遙遠。但是別忘了,真實的生活,往往比戲劇更驚悚。
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生日快樂 Happy Birthday
Post by Daniel @ 11:09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Chociree
瓶裝是焦糖,小包裝是原味
朋友寄來了有趣的東西,用菊苣(Chociree)做成的假咖啡,在許多地方當成廉價咖啡使用,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不過因為對於台灣人而言,咖啡是外來文化,所以需求並沒有大到會出現假咖啡的程度,所以再台灣還不容易買到。
該怎麼形容他的味道?一泡下去,我就有置身在丹堤或是怡客的錯覺,雖然丹堤跟怡客都是用真的咖啡豆研磨沖泡,不過不知道為何,那個味道,就是會讓人聯想起廉價咖啡館,一種很假的味道,你清楚知道他不是咖啡,但你又覺得他的味道除了咖啡,找不到別的形容詞。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至於味道,連我那號稱不挑嘴的老媽都說:難喝到爆、好難喝、再也不要喝了。大概就可以體會他的感覺了。
放在雞蛋殼裡面的布丁
搭配咖啡的是布丁,放在雞蛋殼中。我媽咪看到後說:她們怎麼這麼辛苦,還要把但小心挖一個洞到出來。我只好跟我老媽說:你不隻到現在的雞但放一排,都有機器直接把上半部削掉,然後到過來把蛋黃蛋白倒出來嗎?我媽真的是還滿天真的。
這種小東西在台灣賣好久了,不過我一次都沒買過,因為很怕難吃,更怕蛋殼上面有細菌,不過剛好經過便宜的咖啡館可以分開買,我就買了兩個,一個18,兩個35,記得外面通常是6個一組100元,不分售(M型社會的特質之一就是,出現很多100元包裝的小食品,又是現做有噱頭,又很大一份,比如吊鐘燒、虎虎燒之類的)。
恩,至於味道,我很慶幸自己只買了2個,所以不會太痛苦。體驗經濟是不能回頭的,當你吃過一些法式香芙雷後,很難勉強自己去吃這種怪東西,我小時候好愛吃台式蛋塔,不過現在變得比較喜歡熱熱的葡式蛋塔了(可是在葡萄牙吃到的都是冷的!),大概就是同樣的道理吧。
最近吃到的怪東西。以上。
Post by Daniel @ 7:26 PM 0 Comments Labels Food
Manay Po!
一個母親與三個兒子/女兒的故事
英文官方網站
片名MANAY PO,似乎就是姊妹的意思。我們不是兄弟,是三姊妹。
似乎華文圈無法不把這部電影跟張艾嘉幾年前的《海南雞飯》做比較,都是發生在南洋、一個母親拉拔大三個兒子,結果是一門英烈:三個都是GAY、而且裡面最妖嬌的一個都是老二,老大都躲在衣櫃裡,老三都是母親期望不是、結果都跟同學有超友誼情愫;母親情歸何處也都是電影的最後重點。有趣歸有趣,可惜深度不足,但是作為瞭解另一個國家的文化倒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台灣還不容易看到菲律賓電影,原來幾乎每個菲律賓人家裡都有車跟女傭呢,而且果然受西班牙殖民過,所以語言中除了英文還摻雜西班牙文,最愛扮演艾薇塔。
每個國家對於同志的認知都不同,使用的語彙也不同,再翻譯成英文後,似乎與原本的意思差更多了。英文是一種很清楚明白的語言,非常簡潔有力,雖然也有許多細微的思辨性,然而背後的文化背景畢竟不同於東方。在英文字慕的解讀下,GAY跟DRAG QOEEN變成等號、SISTER跟SISSY同位、MAN POWER一點就是LESBIAN,電影中的性別風景似乎過度刻板單調,雖然作為喜劇需要的就是直接的感知。很奇妙,亞洲兩個最多變性人的國家居然是泰國跟充滿男子氣概的韓國,歐洲的西班牙跟土耳其也總是難以與變性欲畫上等號,是否多元越界的性別觀點是屬於舊時代帝國的曖昧產物,所以才會在新世界的語彙中消失?
Post by Daniel @ 9:52 A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Eating Out
昨天跟朋友在寒風中走來走去,討論著要吃啥,可以打發時間等另一個朋友吃完飯。兩個人都是沒有工作收入的,本來想吃微風旁邊的立食串燒店,但怕貴又難吃;走去日本人開有養迷你豬的義大利麵店,朋友又不想吃。結果最後我們在大安路上的攤子買了大捲牛肉還有雞肉捲在公園裡面吃。很久沒有在路邊吃東西了,好像大學時代才會這樣做,買個東西在系館或是圖書館門口吃。最近一次在路邊吃東西,大概是兩三年前跟朋友在倫敦的泰德現代博物館前野餐吧,不過,我們可是特地在家裡做好沙拉跟三明治,還帶了酒跟果汁去的,不是那麼隨便的感覺。
通常,出去吃東西,都是找個館子坐,很少在路邊吃了。台灣的街頭很不容易看到有人在路邊吃便當或是沙拉,跟東京、紐約之類的大城市不一樣,那裡每到中午就是一堆上班族蜂湧而出,在太陽下用餐。我還滿喜歡在路邊吃東西的感覺,很EASY,雖然並不見得便宜,大餅捲牛肉也要80元、加杯飲料就破百了,可以去吃我喜歡的周胖子或是山西刀削麵的番茄炒餅了,不過,真的感覺好新鮮,有種重回學生時代的阮囊羞澀的感覺,好像生活很苦。
我記得以前在BBS上看過一篇短文,是說很窮的一對小情侶渡過半天的小旅行,身上只有20元,只好兩個人分一個蘿蔔絲餅吃,那個男生剝了一半給他,還說:我以後一定會好好努力,讓你想吃幾個就可以吃幾個。文章很短,也許只是人家一個下午的偶記,但卻在我心中停留了好久,可能有10年以上了吧,我一直都記得。因為人總是會羨慕自己沒有的東西、想經歷未曾經歷過的生活,大概生活中被保護的太好,沒有吃過苦頭,所以對於這樣刻苦的感情,總是覺得分外嚮往。可惜的是,自己已經過了可以過這樣生活的年紀了,現在這年紀如果還發生故事的情節,大概只會覺得自己很苦吧,貧賤夫妻百事哀,馬上就分手了。
今天電視新聞提到寶藏巖聚落拆遷的事情,我才發現,原來那邊已經變成學生的聚落了,所謂的寶藏巖公社,彷彿一群城市裡的波西米亞人聚居於此,為了夢想而生活。不過,學生畢竟是學生吧,不是真正如同RENT中一般在大都會下層打滾的居民,學生,不過是個曖昧的中介身分,可以盲目地位某些信仰熱情獻身,然後因為興趣的轉變又很快抽哩,重新回到社會期待的正常軌道上面。這樣的身分,不過是一種扮演罷了,就像我以前對於運動的熱情,就像我喜歡在路邊吃東西一樣,都是一種想像的投射:參與一場嘉年華會,從日常生活中短暫抽離。
我缺乏脫離社會眼光的勇氣。記憶中我的學生時代就已經跟一般的學生不同了,同學忙著唸書的時候,我在思考買那些衣服鞋子比較炫,中午大家去小福買便當,我是到對面的咖啡館吃簡餐,晚上開夜車時,我大概還再BAR裡面喝酒,所以期末考出現時,同學還會問我:「你不是放寒假去了嗎?兩個月沒看到你,怎麼期末考又出現了?」太早脫離學生的生活,以致於我錯失了很多可以揮霍瘋狂的時光。當學生時不像個學生,等到脫離學生生涯了,才開始懷念起學生時代的單純美好,可惜那些都是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不過,現在學生的生活,似乎跟我以前學生時代過的差不多。只是我當學生那個時代,大家都還比較勤儉一點,沒有現在那麼浮誇而已。
重點是,大安路上面的那家雞排雖然有名,但我覺得還好而已。對面那一排攤販,也沒有那家真正好吃的,不過應該已經是東區最便宜的食肆了吧。差不多價位,我喜歡吃山西刀削麵,還有老友記。
以上。
Post by Daniel @ 12:06 AM 3 Comments Labels Food
Monday, January 29, 2007
珈琲時間
無關乎侯孝賢的電影,咖啡時光。不過既然用了這個TITLE,那麼就稍微講一下電影吧。
咖啡時光短短的只有30分鐘,故事是在台灣研究江文也的一青媱回到日本取材,每天都再咖啡館中度過工作十光,完全就是咖啡館就是我的辦公室那樣,只是這間咖啡館不是流行的STARBUCKS,而是更老派的洋風咖啡館,是那種服務生會穿著禮服、端著銀製的咖啡壺外送咖啡的那種。電影中最有名的一個片段就是,穿著禮服的侍者,恭恭敬敬地來到淺野忠信的古書屋,為他倒上一杯熱熱的現煮咖啡,所以,咖啡館應該在神保町吧?
我的咖啡時光從來不是那麼優雅的,記憶中的咖啡館,是從大學開始的,那個時候,我們都會去挪威森林,那似乎是屬於所有時代文藝青年的共通記憶,老闆阿寬蒐集了很多好聽的音樂,總是喜歡雇用裡工科風格的男生,呆呆但是認真的煮好一杯咖啡。挪威森林中永遠煙霧瀰漫,對於不抽煙的人很痛苦,不過許多音樂、電影、文學的火花,大概都是煙霧中激盪出來的吧。
後來STARBUCKS進來了,我最常去的是台電大樓對面的門市,那也是學校附近最早開的一家STARBUCKS,在後們的董娘餐廳還沒有關門變成現在的辛亥門市之前很久,羅斯福門市就靜靜存在了。最早是沒有熟客券的,後來才又發行熟客券,不過對於不喜歡調味咖啡的我,還是更喜歡後來的本日熟客券。在這家STARBUCKS裡面,我渡過許多與書本為伍的時光,我在這邊念日文、準備研究所考試、連改大學部的考券都在這家店裡完成。以前的STARBUCKS人並不多,許是貴吧?在那個STARBUCKS並沒有到處開的年代,他就跟朱莉安諾、葉子、PARADISO等一樣,是一家獨特的咖啡館,後來才成為連鎖的咖啡店之一。
我也曾經有過咖啡館打工的時光,那是一段美好的記憶,在我對於群眾運動之類還十分熱衷的年紀,我在朋友的咖啡館短暫工作過。咖啡館原本在書店的一角,後來搬到對面有大落地窗的獨立店面去,是在哪裡我學會做分層的LATTA。也許是我太常在店裡放聖母合唱團的CD了吧?此後,只要耳邊出現里斯本故事的主旋律,我就會想到大片落地窗的咖啡館午後,陽光灑下,時間彷彿是停滯的,很溫暖。所謂的幸福,大概就是這樣吧?如果像電影「下一站、天國」中那樣,要選擇一段最美好的時間永遠停留的話,我應該會選擇住在溫州公園附近公寓的某個下午吧,有陽光,音樂,以及貓咪陪伴的午後。
Post by Daniel @ 11:10 A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Life
大手町
配菜類,還有一個甜點,不過餐後才上
因為是用手機拍的,效果不好,是天婦羅定食
炸豬排定食的主菜
最近密集的下去高雄,幾乎每週都下去,住不同的豪華MOTEL,然後吃一樣的餐。以後可能就不用在花錢住MOTEL了,因為小房子的裝潢應該再兩週就交屋了,今年過年大概會在高雄渡過吧,還可以一路繞去台東洗溫泉(買了三天兩夜的飯店券快過期了說)。
大手町在專做眼睛手術的信和美對面,大順路上,也算是高雄有名的平價日本料理店,一份定食220-290之間,包含主食、涼菜、煮物、茶碗蒸、白飯、味増湯、甜湯,份量頗多。每次吃這種店都會讓我想起以前台大對面的菊之鄉,很舒服的感覺,東西有點台又不會太台,媽媽們也很親切,有一種地久天長的感覺(很怪的形容詞,但我不知該怎樣具體說明那種在藍天有涼風的下午坐在暗暗的日本食堂裡的感覺)。
之前吃大手町的感覺都不壞,因為東西感覺不錯,雖然味道改良過了,但不會太突兀;不過這個週日吃的大手町東西變的好怪,超台的感覺,口感也不對了,不知道是師父休假還是換老闆了?總之一整個差掉的感覺,鰻魚帶血、豬排老硬,味增湯裡還有小白菜漂浮....,讓我下次有點不敢在踏進來說,跟我家副進超便宜的日本料理店阿亮的等級差不多了。
順便介紹一下阿亮好了,這家店在中研院往舊莊方向的路上,平常的客人大多以中研院的研究員為主,定食才150,很划算,不過東西的味道也是怪怪的,味增湯偏酸、而且很淡(光這一點就會讓很多真正喜歡日本料理的人不想進來了吧),但如果把他剛成台菜的話,其實是還不錯吃的,不會太油,份量也夠,適合男生,由食還會有兩樣主菜的特餐,也只要120而已,超划算。
Post by Daniel @ 10:40 AM 0 Comments Labels Food
1010新湘菜
我一向對於百貨業裡面的餐廳沒有特別的好感,尤其是和風洋食,總是特別難吃。百貨餐廳裡面少數感覺不錯的食物,一個是紅豆食府,另一個是誠品信義店樓上的1010新湘菜,居然都是中餐館(都不是台菜,因為我覺得台菜太油膩了)。
1010新湘菜小小一間,裝潢的還不錯,極簡的時尚感,不過大概是三五年前的那種流行,看室內設計很難想像是2006年才開幕的店。我本來以為是現代啟示錄系列店,所以還滿抗拒的,不過朋友說是貴婦推薦的,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貴婦的舌頭通常都比小孩子好,現在小孩很多人的舌頭根本是壞掉的,無法分辨東西能不能吃,聽信小朋友建議進去的餐廳,往往都想翻桌走人)。
我們一行三人,點了五樣菜,幾乎都是TOP10的菜色,東西份量還滿大的,也有註明辣度,很容易就可以點餐。我們點了腐乳空心菜,辣子雞丁,霸王魚頭,五更臭豆腐,泡菜牛肉,還有一樽玉山高梁,跟甜點:芝麻糊、栗子湯、杏仁豆腐。白酒跟重口味的菜十分搭配,可以漱口,菜色也很下飯,相當好吃。可惜因為我不敢吃豬肉,不然他家的孜然肋排好大一份,看來就很好吃。甜點的話,只有芝麻糊好吃一點,栗子湯味道怪怪的,杏仁豆腐也OK而已。這樣吃下來,一個人約750NTD,比紅豆食府算便宜,不過服務生比較年輕,沒有紅豆食府那麼周到的感覺。我總覺得吃中餐館,都是吃一種人情感受,喜歡那種很像日本女將的服務人員,可以讓人很放鬆、很享受,只是現在不容易了。
這家店的客人好像演藝圈的人比較多,都是些看過、但叫不出名字的小明星,或是製作人之類的。服務生都有挑過,都是俊男美女,看客人、也看工作人員,同時也被看見,真是個社交的好場合。風景不錯。
Post by Daniel @ 10:07 AM 0 Comments Labels Food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Join Tour to Bangkok and Pattaya
本次跟團的照片,去了許多神奇的地方,沒想到這個季節曼谷居然會下雨
姊姊想要去拜四面佛,加上沒有去過曼谷,所以左思右想,上網買了特價的旅行團行程,然後邀請我一起去。雖然泰國去了十多次了,而且一個月前才剛從曼谷回來,但真的沒有跟團的經驗,於是我們就一起出發了。
我們是在燦星買的特價團,六天五夜的時尚曼谷,其中有一天會帶你到paragom去逛,據說最早開發這個行程的是雄獅旅行社,因為太多人都去過曼谷了,所以大皇宮之類的行程就不帶了,這次的行程主要集中在pattaya一帶,曼谷只有倒數第二天去拜四面佛跟逛paragom。
參完這次團後,我終於想起為何我不喜歡跟團了,因為你必須跟很多你不認識而且可能不喜歡的人一起行動,還要配合大家的時間,導遊再景點停的時間特別短,倒是不介意在珠寶店、土產店裡面待久一點。加上台灣人很注重人情味,總覺得既然參加便宜團了,總是要給人家賺一下,所以盡量捧場,結果花的錢比自由行還要多很多。如果是不熟悉的國家就算了,因為不喜歡、也不想要多了解,所以不會去她們的語言,也不清楚她們的物價,跟團去給宰一宰就算了,也玩到了。但如果是自己很熟悉的風土民情,有時你就會覺得導遊講話真是bull shit,不然就是有衝動想要自己行動、玩的更盡興。
先講講這次的花費,一共是14700。時尚曼谷六日使用晚去午回經香港轉機的華航團票,團費5999,因為週四出發加500,另外有兵險、簽證、燃油、兩地機場稅,另外加上3500,所以一共是9999。外加給司領導遊的小費每天200一共1200。這次我並沒有買任何東西,只有捧場地買了一個藥草按摩1200跟一個古式按摩500,雖然明知道價格比起外面貴上許多,但就因為是跟團就覺得該給人賺的還是要給,所以我並沒有介意外面的古式按摩只要400而且技術還比她們好很多,也沒有針對藥草按摩只要600-800,收到1200已經可以自選精油、外加身體磨砂、上乳液,而且還有找零(在silom一帶,只要990呢)。另外就是該給的飯店行李小費,買水,喝飲料,吃冰淇淋,以及姊姊想吃的kfc,我想吃的pizza hut,一頓自理的平價日本定食,在paragom五樓的orange喝下午茶,還有去看了一場秀(沒想到pattaya一杯酒現在要300,比曼谷的200-250都還要貴,而且啥都沒有看到,很平常的那種)。這個部分一個人約3500。所以本次花了9999+1200+3500=14699,將近14700,其實跟我自己去沒有差別了,而且我去六天五夜,應該只會花到7200(特價個人票30天)+6000(每天1000包吃住交通等)=13200,還多1500可以多待一天半。
飯店部分。這次團住的飯店也不過是很舊的三星,那不如自己去住便宜又新的民宿,除了沒有游泳池外,房間大小都差不多,還在市中心耶,本次使用的是avana hotel在機場的南邊,離bangkok超遠的,已經到central city那邊了;pattaya使用的是royal twins palace hotel,就在royal grand plaza對面,逛街很方便,不過旺季walk-in的價格也不過是1300而已,應該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入住,不過我應該會去住C/P值更高的吧。
餐食的部分還ok,都很大盤就是,只是海鮮的部分不夠豪氣,行程理最貴的一餐應該是bangkok palace hotel的自助餐吧,一個人價格是299(旅行團的價格應該優惠很多吧),食物其實選擇不多,我姊姊說:「終於有一餐是正常可以吃的了。」大致就可以知道是怎樣的等級,可以吃飽,但沒有啥特色。只吃到一次tomyam talay,pa ga pao gai之類的是都沒吃到。大部分都是台菜風格。同團一家四口的媽媽十分豪氣,東西一上來永遠搶第一個,直接把魚分給他家的四人,對其他人視若無物,烤乳豬上來小朋友想要拍照耽誤了一兩分鐘,臉就很臭地拿著筷子說:「好了嗎?可以吃了嗎?」一直催人。
行程的安排部份十分鬆散,大部分的時間在拉車。第一天落地後到飯店已經三點多了,第二天七點起來,由機場南邊的avana hotel向北拉到pang ba in,沒有進ayuyhaya,帶大家去看了西式建築的寺廟群,然後搭爛掉的motor tuk tuk(號稱泰國哈雷,別團是一人一台,我們卻是兩個一台),接下來撘兩小站的火車到ayuthaya,繼續撘遊覽車繞一圈。接著吃船上午餐。下午就向南拉回pattaya了,抵達時是傍晚,晚餐在飯店吃,然後就是自由活動時間。大部分的人都配合地買了古式按摩(除了很會算的那家四口),不過大家都覺得技術很爛,姊姊還給按到出血、而且量超多,只好快去7-11買加長型翅膀,不知道是不是那邊內傷了?第三天先去騎大象撘驢車,時間都很短,大概3-5分鐘就結束了,完全是體驗式的、很蜻蜓點水,我跟姊姊都有點呆掉,不過本來就不喜歡動物的味道,所以就算了。然後繼續向東拉車,到海軍基地內的海岸,是真的有海軍在受訓,進入時也有軍人在檢查呢。裡面的海灘基本上都沒有人,只有我們跟一些西方人,不像koh lan,koh samet之類的簡直是塞爆。這邊的水上活動也是蜻蜓點水式的,香蕉船出去繞一圈,回來翻,就沒了,前後不到一分鐘,水上滑板也是,雖然說是特價團,可是這樣也太隨便了吧。下午回到pattaya,出現姊姊所謂的,導遊懲罰條款,先把所有人拉去做spa,沒有做的人就去逛旁邊的量販店,等兩個小時;其實中間可以先經過我們的飯店放大家下來,但她們並沒有這樣做,也幸好spa那邊可以洗澡,所以還ok,吃晚餐的地點就在spa對面。晚餐後又是自由活動時間,有人去看秀,其他人就自己去逛街了。
pattaya現在的物價真是高漲,不過我懷疑是故意賣給外國人那麼貴的,比如假的polo衫、birkenstock,大概都是標399,或是開價350,但一殺價馬上自動降到250,最後成交價居然是200,整整差了一倍。不過這樣的價格,不過是曼谷不用殺價的價格,記得在jatujak weekend market一雙只要190而已,太誇張了。所以bar一杯酒收300大概也是故意坑殺觀光客吧,可惜我還沒有勇氣在這種場所殺價。就連royal grand plaza二樓賣naraya包的店,居然單品都比曼谷貴上一半,太誇張。
第四天向南拉,看七珍佛山、東芭樂園等。韓國人超多,所以每個價目表下面都會寫50B,2000won。而且韓國人的票券跟大家都不一樣,她們是綠色的,其他人一律都是紅色的,不管是台灣人、大陸人、西方人都一樣。服務員大概都要會韓文吧,遇到不是韓國人的就講英文。回程去看了一個會摔到的東西,就是OPEN EYES大開眼界,位置在北pattaya,tiffany秀場對面向北一點的商場裡。這個商場五六年前還很熱鬧,現在則全部都收光光了,只有三樓的大開眼界在營業。基本上就是一堆利用光學折射技巧的東西,塑造出瓶中美人、無身女子、只有頭的女人;讓我想到《熱帶魚》電影中文英阿姨的人頭蛇身,簡直是二、三十年前台灣才有的那種啥奇妙的騙錢觀光帳棚(聽說現在南部有些地方還可以看到)。所以這個場所裡面基本上只有大陸人,我們是唯一的台灣團,唉,這幾天遇到好多次大陸人,大概已經了解我們付的錢的等級只有大陸團的等級了,就連spa都是跟大陸人一起做,真痛苦。魔術表演還不錯,不過技巧都知道了,就不會覺得很有趣了。只是因為我大概是全場為一一個看起來比較年輕的男生,所以小丑每次上台都指名要點我,一次躲開,第二次還是點到,真慘,上台表演pee。
第五天拉回曼谷,居然要大家六點起床,七點出發,但飯店出了一點小trouble,沒有morning call,大家因此推延到七點二十才出發,吃飯吃的超趕。我真不知道遊覽車開的路線跟我每次搭的冷氣八是有啥不同,為何搭冷氣巴士兩個小時就可以到曼谷,遊覽車都要開上三個多小時?今天基本上就是完全購物行程了。先是繞去燕窩工廠,跟東森購物賣的一樣的燕窩,東森價500g是3980,這邊是1000g賣2800,同團有一位參加泰國團超過30次的,他說之前才賣2500,又漲價了。回曼谷後先去拜過千手觀音、轉經輪,然後就一直在paya thai同一條路上拉來拉去,難道導遊以為大家都不會注意窗外的嗎?先在bangkok palace hotel吃飯,然後向西開到靠近kao sha rd.那邊的珠寶工廠,幸好同團有一位媽媽犧牲打,所以我們一個小時就離開了。然後同一條路開回飯店迴轉,到靠近bts的皮件工廠,因為是配件,大家都在看,結果拖到一點時間。然後向南轉,經過mbk到rama 4左轉,繞過lumpimi,回到erawan plaza才放大家下來,走路過去拜四面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旅行團不能讓大家過馬路,所以一定要繞一大圈?
拜完拜後拉一直線到paragom,時間已經是5點30分了,放大家自由活動2小時,晚餐自理,跟行程表上面的整個下午完全不同。我跟姊姊搭bts去papthong的naraya baan買包包,以前在wtc的central一樓有櫃,但改裝後不知道還在不在,因為時間有限,不能冒這個險,所以就寧可遠一點去到silom。一個月前賣我包包的清萊來的女生還在,她問我是不是回台灣才又過來的,因為她覺得我變白很多,認真的她現在正在學日文,可是她的日文聽起來跟英文沒有兩樣(更震驚的是,她居然用正體中文在作筆記耶,這麼難的文字她也會,超強)。姊姊大手筆買了兩千多的包包後,我們又搭bts回去paragom,因為不大餓,就在五樓的orange喝飲料拍照,雖然說是高級食肆,不過其實也不過是跟台北一樣價碼而已,但感覺比起樓下的美食街就好很多。七點半回到集合地點,大家都已經在等了,我們要去ratchadamn那邊看人妖秀,就在hallywood對面而已,可以搭rot fai dai din到泰國文化中心站出去就是。真不知道這麼近的距離為何要提早一個小時半集合?可能是怕rot di吧,但是因為沒有塞車,我們八點就到了。我跟姊姊利用多的時間到旁邊的mall吃日本定食,一份donkatsu denshyoku(豬排套餐)也不過99,超便宜。
ratchadamn cabret的人妖很少,dancer也很少,不過裡面有一個超可愛的,台灣人會喜歡的那種大眼睛、公主頭,笑起來超甜的,而且很愛擺pose,搶了不少主秀的風采。整體而言,素質不高,無怪只有不到100個觀眾吧,都是台灣團。看完秀就拉回比機場還要遠的avana hotel了,近11點才進飯店。
最後一天,不知道為何要大家7點起來,明明是中午的飛機,我們離機場又近,也只有一個毒蛇研究中心要去看而已。毒蛇研究中心負責講解的是個女生,說自己是台灣新竹的客家人,已經50歲了,到泰國34年,講話充滿自信,是研究員兼婦科醫生,對於這種感覺很專業的人,我說實話很沒有抵抗力,如果不是因為蛇藥太貴、而且姊姊上次買的根本還沒吃,我大概就買下去了。到餐廳吃午飯時,時間還不到11點呢。老闆是台中人,也過去20年了,叫做大加樂酒家(我沒打錯字,他真的是plus,大'加'樂),專做團體的,口味比較接近台灣人。不過我一向不喜歡台菜,所以覺得普普,不過其他團員倒是吃的高興。通關後還不到十二點,大家就在機場裡面亂逛了,只有我們一團是搭轉機的CI642,其他團都是直飛的,所以跟一堆港仔一起去香港。飛到香港2小時,香港台北70分鐘,加起來也不過3小時10分,那麼為何每次台北飛泰國都要3個小時30分?好怪。曼谷的貴賓室還是一樣小,不過這次居然只有我一個人,想來很多銀行都取消發pp卡了吧,姊姊雖然用富邦卻不是a miles,只好去喝貴貴的咖啡了,只是cip現在也是韓亞航的貴賓室,所以有一堆韓文雜誌說。轉機香港只停一個小時,我們於是匆匆跑去貴賓室上網,新開的寰亞比以前的plaza大四倍,而且人比較少,只是在GATE 60比較遠(華航使用gate 26),而比較近在GATE 15的plaza就跟菜市場一樣,又小又擠人又多,所以上個網我就跑出來了,連東西都沒吃一口。身為我的發卡銀行真可憐,必須容忍持卡人這樣盡情使用。
飛機降落時已經是9點多了,等行李時打給機場停車服務員接機(又是用信用卡免費服務),超多人都從香港回來,小小的9人座居然塞了11人,兩組四人家庭跟我們倆。等到開車回到台北,已經是11點多了。出發前想買的許多WATSON'S藥妝都沒有買,答應朋友的名牌也都沒有帶,我的行李還比出發時少了兩公斤,因為丟了許多舊衣服。就這樣結束了我的跟團之旅。
我的心得:下次如果要跟團,還是多花點錢吧,也許高價團好一點?還是根本不該跟團呢?不過跟團可以認識許多人呢,而且會去一堆奇怪的地方,如果自由行根本不會想去的地方,好有趣oh。
姊姊的心情:如果早一點來,就會把手上的泰國全部賣光了,這個國家的貧富差距太大,賺不夠花,根本沒有法子支持。下次除了還願,不會再來了,而且還願要自己訂飯店,不想跟團了。
我的心裡os:經過第四天用泰文殺價,第五天跟小孩子玩耍的經驗,我老姊終於相信他弟弟的泰文可以溝通了,他本來堅持跟團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怕語言不通吧,但我姊的英文比我好一百倍啊,有啥好怕的?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次跟團跟人互動的感覺比上次自己去好一點,或許是因為被當成觀光客吧?不過,我相信跟我變白一點也有關係,泰國果然是很外貌協會的,白一點感覺上比較高尚,可以得到比較好的待遇。決定:我再也不要曬黑了。
Post by Daniel @ 6:56 PM 1 Comments Labels Thailand, Voyage
Monday, January 15, 2007
かもめ食堂 Ruokala Lokki (Kamome shokudo)
日本官方網站
很多人都這樣吧,一邊看電影,一邊腦中就想著:這部電影的賣點在哪裡?要怎樣下標題才能吸引人來看?他有啥可以包裝、宣傳的部分嗎?特色?如何區別出來?《海鷗食堂》的賣點便是,這是日本第一部在北歐全程拍攝的電影。設計雜貨、宜家家居、諾基亞、高消費、社會福利佳等,大概是北歐給人的第一印象吧?就算是覺得巴黎物價比東京便宜的日本留學生,到了北歐,大概也要大呼吃不消吧,畢竟可不是倫敦,可以輕鬆買到便宜的超市食物、也沒有滿街開的東方料理店可以選擇。
身為合氣道大師的女兒,幸惠選擇離開日本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開一家小食堂,因為總總原因離開日本到世界遙遠的某個角落散心的插畫家綠,以及照顧父母二十年消磨所有青春的正子,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豚身(TOMMI的漢字寫法之一,超搞笑的翻法)年輕美少年,煮一手好咖啡的中年男人,丈夫無故離家而憂鬱的女教師、三個好奇的白人老太太....,主要是這些角色構成了這部小品電影。小品的意思就是,白開水般的輕淡,但永遠都覺得好喝,而且飲料喝多了還是會想回頭喝白開水。從開頭的食堂完全沒有客人三個月,一直到最後的高朋滿座,似乎標誌著女主角一個願望的實踐,但他究竟許下怎樣的願望,卻是沒有人會知道的,就像綠為何要離開日本,正子為何有點失憶症、採擷的香菇為何出現在失蹤的行李中,豚身為何日文那麼好、又為何想學科學小飛俠(GACHAMEN)的主題曲?都是未解的謎題,然而,小品就是生活的片段,那是生命的剪影,雖然也經過劇作家的的精練,但已經不是WALLMADE PLAY的型式,相反,比較接近ZOLA的想法。
東方人的年紀對於西方人來講,似乎永遠是個謎,明明亞洲觀眾一眼就可以認出的幸惠的年紀約當三四十,卻讓三個北歐老太太誤以為是小孩呢。不過若要說亞洲看來都比較年輕,那也未必,認識許多法國人看來都比實際年紀輕上個五歲以上,大抵因為法國是跟台灣很像的考試主義國家吧?所以小孩都被保護的很好,沒有太早入社會,也就不會變老,反觀大陸年輕人,往往未滿16就開始工作,20出頭就一張,30歲的老臉了。
幸惠要開的是食堂、不是餐廳,是那種可以讓人經過就會想盡來,吃個飯團或是馬鈴薯頓肉之類的家常菜的店,而不是那種供應刺身的高級料理餐廳。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很少思考兩者之間的差別,只是常常再吃過某些小店後,埋怨不過是自己在家中也可以做出的等級何必要花錢來吃。不過隨著時代的轉變,漸漸也可以體會有時候只想吃點簡單的東西,但卻不想自己下廚、或是根本沒有廚房可以使用的心境,或許家常菜館,就是開給這樣的人來吃的吧。簡單,不用拘泥禮節,可以充分放鬆,享受的地方,與其說是店,不如說是家中廚房的延伸吧。
所以《海鷗食堂》,與其說是白開水般的小品電影,不如說是發生在自己廚房中的電影,更為貼切適合。生活中的一個切片,雖然編劇最後忍不住還是加了一個ENDING,大概是為了傳統觀眾的審美習慣吧,但這樣結尾,應該還是會被許多喜愛好萊塢電影的觀眾批評:啊?這樣就沒啦?不過,請回頭想想,真正發生在生命中的事件,不也是這樣,淡淡地,就過去了。
(PS/電影中令我發笑的地方,大概都是標準的日本是小動作吧,這算不算一種惡趣味)。
Post by Daniel @ 12:50 PM 1 Comments Labels FILM
Wednesday, January 10, 2007
ラブ★コン Love Com
超可愛的一部電影,少女漫畫觀點、療癒系男星小池徹平出演
『ラブ★コン』-OFFICIAL WEBSITE-
天啊,雖然知道日本電影都是超齡演出的高中生,不過,看了女主角藤澤惠麻的個人資料還真是令我大吃一驚,在電影中看來比小池徹平還要更孩子氣的她,其實比小池大上四歲多,是畢業於上智大學經濟學部的才女,因為就讀大學才前往東京,成為NON-NO的專屬MODEL,大三時才簽了表演戲劇約,開始從事女演員工作。演出這部《戀愛情結》時她已經二十四歲了!女人的年紀真是神秘啊,套一句電影中的台詞:真是危險的女人。除了男女主角看起來很幼齒外(小池徹平1986年1月5日,演出當時20歲),其他配角看來就很超齡,玉置成實(其實她19歲未滿,為何看起來卻跟羅璧玲一樣老?),MIRUSHIMA HIRO,工藤里紗,山崎雄介,演出高中生真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由漫畫改編的《LOVE COMPLEX》,內容是國三時個別被心上人拒絕的兩人,卻在高中時同班三年,最後變成一對情侶。故事的旁白是故做認真的英文(為何不用日文),一開始就點出命運對愛情總是另有安排,開場在噴水池兩邊告白然後錯身而過的兩人,感覺像是另一個版本的《向左走,向右走》。因為太高被拒絕的女生、因為太矮被拒絕的男生,他們都下定決心不要犯同樣的過錯,去跟一個不合社會期待的對象交往,於是大谷跟小泉兩人一直把對方當成好朋友,她們的話語總是同調、往往脫口而出同一句話,而且都有奇怪的嗜好,喜歡老派華麗日本風的流行(有點人妖的味道),跟時下年輕人有點格格不入。小泉對大谷第一次告白被當成笑話,第二次告白又得到當朋友的回應,本來已經死心的她,卻在好友的鼓勵、副導師的幫助下,成功開始了戀情。
本片匯集許多日本當代的搞笑團體跟藝人,配角跟插入線都做的十分對味,讓電影的鬧劇效果更佳,情節跟場景的重複出現,對刻板印象的嘲弄,雖然有點不政治正確,但“笑”果超明顯。看著角色們試圖扮演某種性格而失敗、暴露出真面目而引起發笑,類似法國戲劇大師賈克‧樂寇所說的丑角的藝術。雖然沒有啥劇情,但真的很有趣的一部電影,插畫部份更可愛,就像是女生常會有用的小物的感覺。
PS/WaT的成員瑛士也有演出呢,只是混在MAITI舞竹老師應援團裡面,怪不得都沒有發現。要到劇末的花絮部分才會看到。
Post by Daniel @ 5:32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リンダ リンダ リンダ Linda Linda Linda
反青春的青春電影,號稱是韓流風第一砲,但也是反韓片的美學吧?
日本公式WEBSITE
韓國風在日本真是大受歡迎,兩三年前開始流行韓國型的女生,現在則是直接由韓國明星演出,我想到《東京朋友電影版》中,瑛太對大塚愛說:「我撞到頭,失去記憶了。」大塚愛的第一個反應是:「啊,你在演韓劇嗎?(え、韓国ドラマ?)」,我不禁笑出來。韓國戲劇總是有太多不合理的巧合、或是全然違反邏輯的奇蹟,日常生活中根本不會發生。演戲的人是瘋子,看戲的人是傻子,婆婆媽媽們還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看下去,事不奇則不傳,過度要求自然寫實的風格跟娛樂效果本來就是背道而馳,甚麼時候我們的審美品味變得那麼中產階級而跟普羅大眾越來越遠?《台灣霹靂火》在南台灣引起的迴響跟北台灣戲仿的趣味是全然不同的閱讀方式。2005年夏末在日本上映《琳達‧琳達‧琳達》,一部關於青春的最後尾巴與樂團的故事,不同於韓片的奇情灑狗血、也不是通常日青春映畫的甜美夢幻,而是另外一種新寫實風格的電影。
不管是北野武或是岩井俊二,他們電影中的天空,大多是無限澄淨的藍色,不知道是濾鏡還是底片的原因,畫面構圖一向乾淨、銳利,美麗第令人暈眩。導演山下敦弘以賴皮系列聞名,崇尚賈木許,喜歡冷調處裡瑣碎事物,或許正視這種風格,將《琳達‧琳達‧琳達》導向不同以往的美學面向吧。沒有灑狗血的東西,雖然有意外出現,也沒有刻意高潮化處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但沒有解決,友情或愛情也都沒有開始或結束,文化祭此種嘉年華氛圍也沒有為生活帶來太多改變;節奏很慢,完全是真實生活的時間感,而非青春電影的韻律。很真實,真實到讓所有想進電影院去作夢的人都失望,因為他們只能看見生活的本身,而非塗改編竄後的回憶。似乎我們對於失去的青春都格外緬懷,總是不斷重寫歷史,以致於離開越久顯得越美,但真正處在其中,其實不過是很平淡地過去了。這就《琳達‧琳達‧琳達》的青春真相。
故事時間很短,就是短短的文化祭三天。流行搖滾樂社的女生們因為種種心結而冷戰,原本的吉他手又打球弄斷手指,為了留下高中的最後回憶,決心要幹的三人,找來韓國留學生當主唱,經過三天密集練習後終於上場演出。台灣的學制跟日本不同,大概很難體會,為何所有日本青春電影都要發生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而不是高三那年,總覺得台灣小孩的青春,是在大一大二才開始呢,雖然高中時代也有校慶,但就是無法跟文化祭相提並論。可是,對於日本青少年而言,文化祭結束後,就要預備變成大人了吧。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進入昂貴的大學就讀,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繼續升學,未來,似乎就是各奔東西,最後的暑假似乎應該徹底燃燒起來,不過,似乎也就這樣結束了呢。
整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是新聞社的短片,紀錄文化祭的旁白,似乎那就是整部電影的重心全部了吧。我們成為大人,並不意味著我們不繼續當孩子;這樣好嗎,在這個能夠做真正自己的一小段時間裡;今天的風跟明天的風,也許其實都是一樣的吧....。明明是強說愁的年紀,卻有天涼好個秋的感觸,真不該出現在青春電影中呢。
Post by Daniel @ 2:49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Arthur et les Minimoys
世界官方網站,法文版,但可以選擇多種語言
一樣有多種語言可以選擇的官網,一樣沒有中文
2006年XMAS上演的《亞瑟與迷你魔人》,為盧貝松再造佳績。不過,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英國電影呢,因為主演的小男孩是近年英國電影大紅的Freddie Highmore,演過FIND NEVERLAND,FIVE CHILDRED AND IT,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等奇幻電影,都是跟小朋友的幻想世界有關(他也超適合演出The Chronicles of Narnia裡面那個小男生,不知道為何沒有找他?檔期的緣故嗎?),看了表演風格跟手法又覺得超美式,自然全片是英文發音,就像《聖女貞德》一樣。
盧貝松(Luc Besson,法文發音比較接呂克‧貝松)的電影一像如此,不能歸類為標準法國電影,這應該也是他會享譽國際的原因吧,就像歐舒丹因為同時有英法文標示而成功打入國際的少數法國本土保養品牌,很早盧貝松就知道世界通用語言已經由法文變成英文了。自從2000年成立歐洲影業公司(EuropaCorp.)後,以電影監製、培養新秀為主要工作的盧貝松,在2006年透過RTL廣播電台宣布他的第一部電腦動畫作品也是他親自執導的第十部影片:《亞瑟與迷你魔人》將是他的收山之作。
故事發生在60年代的美國小鎮,寄宿學校就讀的亞瑟在假期回到家中,只有奶奶與他相依為命,冒險家爺爺在四年前消失在花園中,爸爸媽媽都在大城市中工作,無聊的亞瑟翻閱爺爺留下來的文件,想像迷你魔國的冒險;在亞瑟生日的第二天,不速之客債主戴維斯為了48美元要收回土地與屋子,奶奶變賣了家中所有物品依然無法清償債務,為了解決經濟拮据的問題,亞瑟決定前往迷你魔國,然而他面對的第一個謎題爺爺所說的:相信莎士比亞:SOME WORDS MAY HIDE OTHERS(文字中隱藏更多)....。
故事簡單容易想像,花園裡的大冒險從來不是新鮮事,不提《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之類的真人演出,最近的動畫《鼠國歷險記》也是類似的主題,一個熟悉環境中的陌生冒險,為了解決特效與真人磨合的問題全部使用CGI所以設計一個變身的橋段也是許多電影中出現過的,如此說來只有動畫可以一看了。不過對於習慣皮克斯精緻動畫、又身為代工王國的台灣人來講,應該覺得普普而已。角色的設定也沒有特殊之處,只是重複《史瑞克》中的強勢公主,本來期望對於刻板壞人印象會有顛覆,可惜也只是說說,沒有處哩,或許因為設定觀眾是小孩子,所以太複雜的劇情不適合吧?
作為賀歲片可以一看,不過也僅止於如此了,因為沒有處理到比較重大有深度的議題。台灣片商排在農曆新年前夕,跟西方國家在聖誕節假期上映是同樣的考量吧,因為是闔家觀賞的片子、不是給情人看的(不過,今年新年檔期剛好碰上2月14日呢)。
Post by Daniel @ 12:19 A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Monday, January 08, 2007
The Queen
英國官方網站
美國官方網站
以最受人民愛戴的戴安娜王妃之死為開場,關於王室與首相的危機處理故事。舊時代與新觀念的衝突,一個已經離開皇室的王妃之死,確讓皇家搖搖欲墜,四分之一的英國民眾甚至覺得可以取消王室。
當了五十年的女王,一直堅持責任第一、個人第二,維持舊時代的優雅,始終堅信英國人總是隱藏自己真實情感、默默哀悼個性的女王,在維持正統與皇室尊嚴的決定下,不隨著操弄感情的媒體起舞,卻受到人民的反對,不得不讓步。隨著首相布萊爾的建議,放棄傳統認為正確美好的事物,向時代低頭,現代化?因為當代的人民喜歡動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演說,不再是只會談論天氣的移動城堡。美好的事物就像是在獵場看見的大鹿、最後被來自倫敦的銀行家打死(而且還弄醜了獵物),象徵著女王不得不對倫敦方面低頭,忍受新時代勢力的抬頭。
電影不得罪任何一方,把首相跟女王兩邊的難處都描寫出來,並且讓所有壞人都交給幕僚扮演,首相是最能體貼女王的人,於是在此次事件後,女王才信任首相,與內閣合作。我一向覺得布萊爾以英國人來講算是好看,不知道為何會被英國人批評為有史以來最醜的首相,不過出飾布萊爾的演員似乎比本人還要矮小醜怪一點,雖然是很好的當代演員,不知道是不是導演故意選角?
雖然新時代的浪潮很大,總是會淹沒我們,但我還是寧可保持著舊時代的優雅,做個移動城堡。
Post by Daniel @ 9:38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MUNICH
MUNICH OFFICAL WEBSITE
中文官方網站
慕尼黑事件發生時,我甚至還沒有出生呢。這真是一段久遠之前,而且早就被遺忘的歷史,如果不是身為猶太人的史帝芬史匹柏不斷地利用美國文化的強勢來書寫猶太人的歷史以對抗遺忘,我想沒有幾個人記得這件事。
電影充滿FILM NOIR的風格,成功復原30年前的場景,美術設計很成功。電影有點長,將近三個小時,講述在慕尼黑事件後,以色列政府對阿拉伯國家的一系列暗殺報復活動,主要在於以巴之間的衝突。一個民族為了解決她們的EXILE,於是讓令一個民族成為HOMELESS,雖然只是貧瘠的大地(唯一沒有石油的一塊土地),然而也像ONE PEICE中的空島般引起眾人的戰爭。經過漫長的暗殺過程,主角們的愛國之心漸漸動搖,這群不被祖國承認的黑暗存在,漸漸體會到你來我往的報復行動似乎止會引起更大的反彈,毫無意義可言。然而母國那邊跟廣大無知的普羅似乎都不這樣認為,還在期待英雄的出現。
隨著寶瓶時代來臨,我們應該學習如何與人分享麵包,而非互相攻擊的雙輸局面。然而,劇終主角們還是無言,因為我們都不是VERY IMPORTANT PERSON,所以無法左右世局的改變。誰叫現在當局的一代是被英雄電影教導長大的,所以都迷信槍桿子出政權呢。
PS/看了製作過程才知道,原來大部分的場景都在馬爾他拍攝完成,這個彷彿歐洲多個重要都市集合體的小島,真令人想去拜訪。
Post by Daniel @ 7:12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Hotel Rwanda
這是發生在盧安達內戰期間的真實故事。
從外表幾乎分不出來的兩個民族:圖西族跟胡圖族,卻因為歷史的決策轉向與意識形態的煽動而對起、發生大屠殺,死亡人數超過一百萬以上。
看著車子壓過滿路上千的屍體前進,我總是為這種關於人類尊嚴被消滅的故事而落淚,跟悲慘的故事比起來,我們的小情小愛一點都沒有啥好悲傷難過的、根本是自找罪受。然而更多的情形下,我們正如英國記者所講的,看著可怕的電視新聞畫面說一句:「噢,天啊,真可怕。」然後繼續吃完我們的餐點。我們的悲天憫人只停留在小小的四方框中,缺乏起而力行的勇氣。
身份,這個被給予的證件,決定了一切,不管你多麼認同一個文化,你全盤接受西方的高雅文化,但你依然是個局外人,只因為你不是拿著她們的護照。太多小圈圈都如此,我們多麼努力要打入一個世界,感覺上自己在其中好像如魚得水,但有一天環境變了,才發現自己徹徹底底是個局外人,是被排除在外的。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接納你過,你要活下去,唯有揮動殘忍的斧頭,對自己更殘忍才行。
我們的世界為何還有那麼多的限制,那麼多的邊界要去越過,到底要到啥麼時候,我們才能等到一個烏扥邦的來臨?
Post by Daniel @ 6:53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Blade Runner
在真正的二十一世界早期,回頭去看二十世紀末葉的科幻經典:銀翼殺手,別有一番感觸。
不管是《第五元素》、《暗夜追殺令》、《駭客任務》之類的科幻電影,想像中的未來(不包括科幻電影的經典:星際大戰系列,因為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發生在遙遠銀河系的故事,跟我們這個落後的太陽系無關)似乎都是一直線的向上追高、空間使用面向三度,更多的高樓、 污染與霓虹。(諷刺的是,在二十世紀初期的鴛蝴派小說中,霓虹是科技的象徵:LIGHT、HEAT、POWER!)然而我們所真正面對的二十一世紀,似乎並不會有越來越多連綿的高樓,相反的,是更多的開放空間、低樓層平面與綠建築。也許是末日電影的威脅太可怕了吧,所以未來的發展也就跟以往極端的想像不大相同,沒有朝向布魯克林區演進、反而越來越北歐化。
《銀翼殺手》是部劇場性相當強的片子,充滿節慶歡娛的氣氛,不管是美術設計還是表演層面,斧鑿痕跡明顯,不符合今日的趣味,但當時卻是一大突破。然而整體而言,八○年代的片子比起今日更有想像力、更為多元、范特西,不似今日的電影與劇場都有越來越濃厚的中產階級意味、美學品味根意識形態的同一性過高,或許M型化社會就需要催眠大眾日子美好的影片吧,因為生活已經夠苦悶了。
主題是關於記憶,複製人是沒有記憶的,所以無法回答關於過去的問題,因為無法回想,所以瞳仁不會因為思緒而改變,於是有複製人試圖獲得照片,重建自己的過往。類似的主題再往後的幾十年間重複出現,不過是更驚悚的演出,加州州長阿諾的《魔鬼複製人》,或是《猜火車》浪子肥仔歐比王的《THE ISLAND》,都是因為虛構的記憶而相信自己為真的故事。記憶似乎是我們所唯一可以信仰的真實,然而如《暗夜追殺令》般,每夜我們的記憶都被改寫、關係都被重置,那還有甚麼是我們存在的證明?
令一個是關於永生的主題,人類雖然平庸卻擁有正常的壽命,一切都比人類優秀的複製人,卻只有短暫的壽命,他們老化的比人類更快,對於有能力的人來講,時間永遠都不夠用,然而對於失敗者來講,似乎人世連一分鐘眷戀的意義都沒有。NOTHING IS PERFECT,像狐狸所說,有一好沒兩好,似乎不該太貪心,要學會滿足於人類的界限。如此,會過得更快樂吧。
Post by Daniel @ 6:13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Sunday, January 07, 2007
詭絲 SILK
官方網站,有中英日文三個版本
朋友在博客中把把《詭絲》罵的一文不值,說實話,相對於網路上跟身邊朋友的一致好評,我也覺得不是很好看。雖然我很喜歡《三更之回家》,但一個好的編劇不見得是個好的導演,或許正因為是編導一體,所以反而很難取捨,總是希望把所有東西都表現出來,而不能屈就任何一個面向,取得折衷的完美。
講講演員吧,雖然有很多演員,但都是花瓶,幾乎沒有表現空間,比較立體的是張震的演出,但也怪怪的,這個如機器般精密的人怎麼會有時又衝動過頭?他對母親求生的努力跟對懷疑母親的恨意到底有啥關係?為何他覺得母親對他只有恨而沒有愛?難道連幫小孩煮一顆蛋這樣簡單的母愛、觀眾都可以清楚理解、角色卻無法明白、還要在劇尾重新發現那是愛?
情節方面,生之母與死之子透過一根絲連結,這個絲卻又莫名其妙成為靈界的連結點,可以讓靈界之物具象化,還可以殺人?詭異的是,因為生了罕見的腫瘤性疾病害怕被人注視,所以只要有人跟他眼神對上,就要殺人,那麼,沒有生病的鬼母萬芳,為何只要不看她就可以不死?太矛盾。到底“詭絲”是親情的牽絆、還是甚麼奇妙的任意門可以讓人自由來去、突破重力限制?
表現手法上,導演似乎力圖要含蓄一點,所以很多東西不願講的太明,寧可點到為止,但是相對來講也因為鋪陳不夠,所以觀眾很難透過簡單的暗示瞭解導演的意圖。比如我朋友就不知道為何最後萬芳放過張震,但我大概可以理解,鬼媽媽只是透過絲在尋找自己失蹤的孩子,因為江口把小孩放出來讓她們母子重逢了,所以沒有繼續殺人的必要性。但為何始終沒有去追江口,卻莫名其妙追起小孩被抓時不在場的張震?張震身上應該沒有絲吧?如果有的話,一開始在病房萬芳剛死時就要把他殺了才對。就算他開了好幾槍,但因此而放棄尋找自己的小孩而追殺一個人,真的很不合理。
唉,總之,這是一部怪片,比起彭氏兄弟的妄想DIARY更怪,也更不能娛樂我。因為沒有一個東西是合理而又驚奇的,任何事物都無法引起興趣、不合邏輯的劇情發展,細節鋪陳上又過於刻板,有點讓人混亂,不知道導演的意圖到底在哪。
Post by Daniel @ 11:31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高麗棒 KOREAN HOME
本來跟朋友是要去吃明洞院,但因為找不到,所以就吃了這家高麗棒,在忠孝東路巷子裡,靠近敦化南路這邊。店面看來很平實,出人意料的是貼了姜育恆演唱會的海報,原來店老闆是姜育恆的姊姊:姜育花,就是在節目教大家作菜的花姊。
東西十分好吃,很地道,不過價格也不便宜,最便宜的石鍋伴飯180;小的泡菜鍋約當外面涮涮鍋大小399,大的450適合4人分食,所以點大的比較划算;烤肉一份250(牛肉),230(豬肉);海鮮餅250、蔬菜餅230;他們家的泡菜尤其好吃,超美味;當然少不了韓國的燒酒,單喝不好喝、但配上韓國料理超過癮。前兩週吃華視一樓的東大門根本完全不能比、難吃到翻,雖然高麗棒價格貴了一倍有餘,不過東西還是好吃最重要。我們五點半去的時候沒人、但六點半就高朋滿座了,也有許多老牌明星來吃呢。
一個人的預算大約500-800,可以刷卡。
通韓文的朋友說,棒就是家的意思(跟泰文一樣,泰文的BAAN也是家的意思),那麼,高麗棒子那個子又是啥意思?
Post by Daniel @ 8:33 PM 0 Comments Labels Food
Thursday, January 04, 2007
東京フレンズ Tokyo Friends
日本公式WEBSITE
台灣官方網站BLOG
2005年以DVD黑馬之姿風靡日本的《東京朋友》,2006年夏末終於映畫化,在2007年開春在台灣院線公演。雖然說是映畫化,但並不是像其他的日劇一樣把之前的內容濃縮成一集,相反的,是延續之前的劇情,而已電影版為故事收尾,也因此所有的演員都是之前DVD的演員,並未換角。雖然說沒有看過前面也可以輕鬆享受電影,但看完電影後一定會超想要把前面的DVD五集都找出來看。本片由艾迴出資,以大塚 愛為主角,雖然感覺有點像是宣傳片,但哪部電影不是為了捧紅明星而拍的?一樣都是由外地來東京打拼,一樣講到樂團,但比起《NANA》,我覺得《東京朋友》的廣度更多元一些,也許是因為比較多人吧,叫NANA的只有兩個人,《東京朋友》卻有四個女生,所以可以談論的東西更多。
生長在高知的玲,因為不想在鄉下終老,總覺得只要到大都會就一定會有很多發展吧,於是隻身離家上東京,在一家叫作夢之藏的小居酒屋打工。最初的玲並沒有甚麼夢想,只是在東京日復一日的過著,直到他遇到了隆司,吉他手隆司說喜歡她的聲音,於是玲開始唱歌,他們的夢想是要一起開演唱會。居酒屋的同事,以結婚為職志卻總是遇人不淑的涼子,喜愛藝術的女子大生真希,因為學長而鍾情戲劇的廣野,她們都不是山之手內的居民,而是外來的打工仔,在地下文化最興盛的下北澤一帶活動,一群東京的朋友們。
"第一個夢想,你還記得嗎?我們一起想的夢想,你還記得嗎?因為是與你同共擁有的夢想,我想要繼續下去。不知何年何月,也不確定在甚麼地點,但如果我們又相遇的話,我希望你還能對我說:我喜歡你的聲音。"故事以追尋夢想為主題,四個女人各有各的夢想,她們在東京這個大都會中與不同的人相遇、分離,跌跌撞撞、摔得鼻青臉種,有人繼續自己的夢想成功,有人認清事實退而求其次,有人終於發現自己以前只是跟著別人的腳步走、告別過去也要開始自己的心人生,也有人再夢想的第一步實現後停滯不前、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該放棄一切重新來過;人生總是不能盡如人意,事業上也許達到夢想、但戀情上卻不能如願,現實就是這樣必須學會取捨。
很久以前李亞明的一首歌《成長》:你最好忘了那個有夢的地方,你最好趕快想起生活的艱難,越來越平凡叫做順其自然,越來越認命那叫做、那叫做成長。在三十而立之年看這種追尋夢想的青春電影,心中都會閃過一絲難過,自己似乎離以前的夢想越來越遙遠了,究竟是在哪個時刻點錯身而過,就在也到不了了呢?人生徒留夠無限惆悵的回味了,於是那些青春無敵的片子賣得格外好,讓老人可以緬懷,而年輕人可以追尋。雖然說丟掉的夢想可以再次拾起,然而隨著年歲增長,你會發現,就算自己還可以懷抱夢想,但社會壓力會強大到讓你焦慮發瘋,以致於你不得不罷手。
似乎扯太遠了,也許這是老人家的特質吧,總喜歡嘮嘮叨叨的,但昨日黃花看《東京朋友》這樣天真勇敢追尋夢想的勵志電影,總是會感慨的。
Post by Daniel @ 9:14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TV DRAMA
父子 After This Our Exile
有時我喜歡直接一點的批評,因為溫文好聽的話語我們都聽太多,但很少有人會直接說出心中的話語,大抵影評人都不希望得罪片商吧?壹周刊的高薪可以逼出一點真實的成分,但也許是台灣人本來就溫情,始終不如香港傳媒來的直接。讓郭富城拿下金馬影帝的《父子》,同時也是最佳劇情片,我同意香港蘋果的影評,本片有點名過於實,並沒有那麼好看,不過我覺得頒給小男孩的最佳男配角倒是值得,雖然有些地方的表演很不自然,但那是編劇的安排,不是演員的問題。
我看的是配音的普通話版本,不知道是否有粵語版,在這個配音講求自然的年代,很難找到像《父子》這麼不自然、OLD FASHION的影片了,整部電影的感覺就像是三十年前拍的電影,畫面、場景、顏色、運境、配樂、劇情、剪接、演技,全都老派到一個不行,但又不是如同《放逐》般的節奏明快,反而陷入《悲情城市》般的緩慢基調中,也許這樣復古的基調是導演所想要的吧。
故事是一個好賭成性的失敗父親永遠眼高手低,在妻子受不了離家以後,戴著小孩一起生活的短暫時光。沒有一個人是先學會做爸爸才開始做爸爸的,通常都是因為小孩的出現而不得成長,片中的郭富城跟楊采妮都只是過度延長的青少年期,只能照顧自己還學不會負責任,所以兩人都無法照顧好孩子,於是只會讓小孩憎恨自己罷了。我喜歡開頭父親起腳踏車戴著孩子穿過金色稻田的場景,轉動的白色紙風車搭配上YOU ARE MY SUNSHINE的旋律,點出父母是孩子眼中的全部世界,雖然這個夢在電影開始後就一步步地打碎,但這大概是全劇唯一美好的情節了,剩下的只是一連串的爭執、偷竊等醜惡情事。
我以前很愛LOSER,因為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是站在另外一邊,所以才能很放心地去看待不幸的家庭,但有一天發現自己浪費了許多時光,好像已經落到M型社會中的下層後,在看這種片子,祇會覺得恐慌而已,但我想評審們大概是站在很高的遙遠距離萊看這部電影吧,才會覺得這是一部劇情佳片,用虧奇的心態觀看他人的不幸好滿足自己。
Post by Daniel @ 4:36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墨攻 Battle of Wits
原本以為拍古裝大片是中國導演的嗜好,沒想到劉德華也來湊上一腳。很難具體形容港片跟中片的不同,然而觀眾還是可以在觀影過程中很清楚的知道,這是港片還是中片。《墨攻》不管是在編劇、敘事風格、運鏡、美術設計等各方面,都是港味濃厚的電影。畢竟香港電影工業發達,所以自然有一套可遵循的標準作業模式,也知道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磨合,不像第五代導演的歷史大片,都矯情造做的不得了。《墨攻》沒有《夜宴》或是《滿城盡戴黃金甲》、《無極》之類的華美畫面跟過多的電腦特效,而是回歸到電影媒體的本身特質上,盡可能讓演員說話。
梁城受困,求助於墨家,墨者革離不顧師門反對,隻身前往幫助守城。然而兵法是有形可推演的,人心卻是變化難捉摸,革離雖然守住梁城、但身受百姓愛戴卻也為他帶來殺身之禍,帝王之家在大敵未退之前已經先起內鬥、開始誅革功臣,遂造成糧的陷落....。見微知著,用戰國時代一個不滿4000人的小城,成功表現出中國歷代王朝必然面對的問題,似乎也可以對照今日的台灣處境。片中宣揚墨家的兼愛非攻思想,在這個文明已經過度發展的寶瓶世代,似乎比起講規矩方圓的儒家治術更為適合。
Post by Daniel @ 2:12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Ladies in Lavender
一個波蘭小提琴天才與兩個老女人的故事
從JUDI DENCH的網站可以連到許多地方,官網居然不見了,真是誇張
閱讀原著小說
我在小島看見這部電影DVD發售的廣告:WOW,是JUDI DENCH,我的偶像。因為不是如《裸體舞台》般的作品,所以似乎並未在台灣院線上演,找了許久才找到這部片子。
看過這部片子後,對於JUDI DENCH在《裸體舞台》中那嬌羞的表現,就一點都不意外了。在兩次大戰之間,未曾備戰或波及的英國小鎮,兩位相依為命的姊妹(她們不是很有錢那種,但也有一筆遺產可以足夠生活),在夏日清晨撿到在前往美國的渡輪中被推下船的天才小提琴家安卓。她們收容他,照顧他,並且對他產生感情。姐姐珍特曾有過論及婚嫁的男友,但卻未從戰爭中回來;妹妹奧秀拉卻是一個未曾經歷過愛情就已經衰老的女人,對於年輕漂亮的安卓可說是一見鍾情,雖然他也很清楚彼此之間的差距,安卓只是把她當成母親一樣的喜愛,但奧秀拉卻懷著少女的情懷。年輕美麗的女畫家奧嘉出現了,她為安卓的琴藝拜倒,希望引薦她前往倫敦與當代最優秀的音樂家合作,但兩位姊妹卻私心想將安卓留下來。
兩位主角Maggie Smith跟Judi Dench都是相當優秀的莎劇演員,演技收放自如,尤其是JUDI DENCH,以高齡演出16歲少女的嬌羞卻一點都不突兀,十分令人信服:看著戀人的睡臉、偷偷剪起散落一地的斷髮、對於琴藝的崇拜、想碰又不敢輕拂過如金色麥浪的秀髮....;那樣對愛情的嚮往,令我聯想到工人皇后張繼青演出《牡丹亭》的杜麗娘,雖然扮相不佳,但是那神韻舉止卻無法不令人感動,比起《牡丹亭‧青春版》動人不只百倍,誰說西方劇場過度注重寫實性,其實莎劇的詩韻特質也是十分寫意。女配角由Natascha McElhone演出,我滿很喜歡她,總覺得她跟肥溫Kate Winslet長得有點像,第一次好像是在《魔法保姆‧Nanny McFee》中看見她,她真是十分漂亮的二線演員。男主角也很CUTE,Daniel Brühl就是在《再見列寧‧Goodbye Lenin!》中那個努力不讓昏迷醒來的母親發現兩德合併的孝子。另外還有許多配角,各司其職地扮演鄉下小鎮的農婦、僕夫角色,讓這部電影生色不少。我愛這些小角色。
我一向不喜歡VIOLIN,相較之下更愛CELLO一點,但這部電影的配樂實在好聽,不能不推薦原聲帶。這是由皇家莎士比亞音樂總監Nigel Hess指揮皇家愛樂管絃樂團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出的作品,小提琴的部分由曾來台演出的Joshua Bell擔任,他以往也參與《紅色小提琴》、《長路將盡》、《夢想奔馳》等電影配樂的製作。整張專輯都超好聽。
Post by Daniel @ 10:58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滿城盡戴黃金甲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
──沖天大將軍‧黃巢‧《不第後賦菊》
一樣是第五代導演,張藝謀也許搞笑電影拍太多了,漸漸發現觀眾的趣味所在,《滿城盡戴黃金甲》不像《夜宴》會讓觀眾不斷爆笑,就寫實電影來講,張藝謀總算告別《英雄》、《十面埋伏》的喜劇時期了。同樣的時代背景,動亂的唐末五代,皇后淫亂後宮的故事,無法不令人拿來與《夜宴》相比。《夜宴》的故事跟角色都空洞地令人難以忍受,畫面動作設計更是矯情到不行,真該獲頒金酸梅喜劇獎。《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劇本上就取得優勢,改編自曹禹的經典作品《雷雨》,但把時代搬到更動亂的年代、將豪門恩怨提升到帝王之家,出奇地,比原著劇本更為真實合邏輯。曹禹的劇作深受易普生(Henrik Ibsen)、契訶夫(Anton Chekhov)影響,濃縮時間地點,語言精練但充滿深意,改變成電影後主體架構還在,但語言上的趣味就少了點,不過比起以往這種歷史大戲含蓄許多,讓觀眾有更多聯想空間。並不是說襲取自《馬克白》跟《王子復仇記》的《夜宴》不好,只是有時太過貪心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幸而改編作品的失敗無損莎劇的美好。
本片的特色在於,將帝王之家的矯情赤裸舖陳出來,以往我們看到的宮廷惡鬥,大抵不會弄髒主子的手,都是在下面暗殺來、謀殺去,就算兩個天子對決,也是在千軍萬馬之中,很少有這樣像是尋常人家的打架,一國之尊的帝后天子扭成一團,這樣才比較真實吧,總不會連打個巴掌都要叫小李子代勞,太詭異了。這樣不合規矩的王室,是因為有一個失心瘋的皇后,才會脫序演出,不過皇后的失心瘋,也是來自皇帝使用的烏頭藥方,如此說來,所有的悲劇似乎都是來自心狠手辣的帝王一人。但在那風雲萬變的時代,也唯有殘忍,才能成就霸業吧。電影的細節鋪陳很完整,演員的演技也滿細膩的,除了周杰倫以外,我每次看到他覺得他電視劇看太多了,表演十分瑣碎又誇張,容易讓觀眾分心,不像其他演員的肢體動作大都是一次到位,很精準。不過亞洲小天王的頭銜,應該可以幫助這部片子多賣點錢。
Post by Daniel @ 4:19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放逐 EXILED
且不論是否模仿《落日黃沙》,杜琪鋒的《放逐》是部相當好看的電影,在一片實驗的浪潮中,少數帶給觀眾娛樂與感動的老派電影。
電影的場景選在澳門回歸前夕,所有的故事都在短短的兩三天內發生。澳門這座混血城市比起香港來更為誘人,因為他的殖民宗主國是南歐的葡萄牙,一個懶散的民族,不像清教徒班汲汲營營的英國殖民地,加上是舊時代的霸主,所以透露著更多沒落氛圍。我記得多年前第一次拜訪澳門,那時的澳門面對中國大陸開放與香港衝擊,街景荒涼,就像是新莊工業區一帶的破敗景象,唯一引人的是那充滿南歐風情的建築與配色。我總是喜歡南歐的風情多一點,深受西班牙影響的菲律賓對我也充滿吸引力,我喜歡澳門那種還有點鄉村的感覺勝過香港那快速的大都會性格。
正是澳門這美麗的迷幻之都、一個大了遊樂場(現在的澳門終於找到自己的新定位,越來越多的觀光新景點讓他從買春與賭博的印象中走出來),陽光彷彿充滿魔力,讓整個街景轉變,看著何超儀坐在屋子一角餵奶,那樣的家具與建築形式,恍然間以為是阿莫多瓦的電影,十分拉丁配色。脫離日常生活的場域,讓殺人與被殺的旅程也彷彿走進嘉年華會,一場不落幕的馬戲表演,歡快的基調貫穿全片,永遠都有巧合、誤會與意外,即便是悲哀的事件卻會令人帶淚發笑。
一個WELL-MADE的典範電影,只是過度工整格式,雖然表現在水準之上,卻讓人覺得缺乏驚喜。但我們只是觀眾又不是影展評審,只要可以快樂享受就好,我喜歡《放逐》。
Post by Daniel @ 3:45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妄想DIARY
在華文電影圈最有名的泰國導演,我想彭氏兄弟當之無愧,《三更》、《見鬼》等許多驚悚電影,年年可以看見他們的作品。《妄想》有兩個版本,一個比較通俗易懂,另一個則錯綜複雜,不管哪一個都是表現當代城市居民陰暗面,在這個極度標準化時代,任何一點不合規矩都會被大放大檢視。
每次看這種極端的變態故事,總是讓我想到伊藤潤二的漫畫。伊藤潤二的作品不像漫畫家總是訴諸於鬼怪、臨界,他也從不試圖去用科學解釋清楚來龍去脈,因為這才是世界的真實。在路上遇見車禍也不過是瞬間、一下子就結束了,不可能像電影般拉進、放慢,還佐以精采動人的配樂音效。然而現實往往比小說來的更為驚悚,似乎沒有不可能的事。也因此,伊藤潤二那樣的寫實,反而更讓人感到害怕:似乎隨時都會在身邊沒來由的發生,然而一但發生了我們也無能為力,只能與異象共存。人的適應力真是太可怕了!
寫了就算數。只要相信就會成真,人總是有能力對眼前真正發生的事情不聞不問,卻去相信自己的想像。《妄想》將主角的內心世界具現化,與真實世界的模糊交界,自然變成驚悚。這大概是全片唯一有趣的地方了。
Post by Daniel @ 2:28 PM 0 Comments Labels FILM
Monday, January 01, 2007
MOTEL
功能超齊全的MOTEL遙控器,居然還有著名的"情境"功能,可以假裝自己在車站或是工地
平常很少有機會去住豪華的大旅店,自己出去玩都會考慮預算,盡可能住的便宜,有更多預算可以花在別的地方。不然全家出遊,通常是住在乾淨、安全的飯店。一直都沒有機會住到以豪華為取向的MOTEL。不過這次南下高雄,因為到達的時間已經是半夜12點了,所以就去過夜只有12小時的汽車旅館住住看(怪不得我每次去問高雄的御宿,都跟我講要到晚上9點以後或是11點、半夜1點才能進去,原來這些旅館的過夜只有12個小時)。
美術館的重劃區裡,因為空地很多,蓋了許多超大豪華的汽車旅館,我們住在其中一家:四季。定價是4800,休息1600,不過平常似乎都是打5折,所以是2400元住12小時。我們住的是一般大小的房間,不是特別大的,大約就有25坪了,其中浴室就佔了10坪有了,包括淋浴間兼蒸氣室以及一個很大的按摩浴缸,按摩浴缸大概是一般家用長型浴缸的10倍,陽明山露天溫泉大眾池的大小,可以坐20個人在裡面不是問題(不過飯店大概怕大家在裡面辦搖頭HOME PA吧,所以嚴格規定只能兩個人住,而且謝絕訪客),衛浴用品一應俱全:浴鹽、洗髮精、洗髮乳、身體乳液、護髮乳、髮膠、香皂、洗面乳、浴帽、免洗褲(像必很多人一時"性"起來住,不然就是怕在激情中褲子都被扯壞?)....等等。另外還有那種有25坪大的半露天游泳池的房間,真是太豪華了,台北的MOTEL根本不能比,就算設備一樣,高雄也只要台北的半價不到,收費超低廉的。房間裡面其他的設備就一般,42吋內投影電視,冰箱,逆滲透裝置,以及食物很多的MINIBAR:有泡麵兩碗、茶包跟咖啡包5-6包、餅乾4-5種、礦泉水、3瓶冷飲,另外還有早晚報,中西式客房服務的早餐,真可惜沒有見識到聞名的八腳椅。
我們很高興地輪流泡了澡、順便去角質,然後在有點硬的床上睡著了(我想因為有彈性的床比較不容易中間凹陷一個洞,所以才會用這麼硬的床吧)。第二天早上起床,報紙跟早餐已經送到樓下的車庫了,開心的吃吃早餐看完報紙再出門。早餐是綜合燻肉漢堡跟海產粥,大概是外面買的吧?口味普普就不多說了。
這是我的MOTEL初體驗,下次也許該帶泳衣來,就可以玩水了(不過高雄冬天也滿冷的,跟上週去墾丁的天氣差不多,都要穿長袖、毛衣)。
因為BLOGSPOT不適合放太多照片,所以我一樣放在網路相簿(Motel in KS)中,請參考豪華的MOTEL照片。
Post by Daniel @ 10:04 AM 0 Comments Labels Life
HAPPY NEW YEAR
份量超夠的薰衣草奶茶,太香了,簡直像在喝香水
不能免俗地,還是要有新年第一PO。大家新年快樂。
最近密集地南下高雄,幾乎是每周一次,上次是聖誕節,這次是新年,以後應該每週都會去一次吧?每次都開五個小時多的車子,真是令人疲累,讓我突然加入期望高鐵通車的行列,不過高鐵的票價有點高,90分鐘的航程要2920(1460*2來回),比搭EUROSTAR來回巴黎-倫敦還貴(我買過59EURO的票,約2400)。
去高雄的次數越多,越感覺這真是一個跟台北不一樣的城市,雖然都在一個小島上,卻有不同的面貌。昨天想去買布蘭琪的咖啡,因為聽說這家連鎖店就跟三皇三家一樣在南部非常有明,但我卻都沒有吃過。朋友聽到後跟我說:「可是他家的東西不便宜。」剛好她手邊有MENU,就拿給我看:咖啡價格約在45-60之間。我突然覺得住在高雄好幸福,45-60的咖啡就不便宜了,怪不得BARISTA這種比STARBUCKS還貴的連鎖咖啡館都沒有開到南部來。
大遠百逛累了,去附近的波西米亞吃晚餐兼宵夜。本來覺得價格並不便宜,一份義大利麵220,連飲料、湯等,單點飲料大概都要120元左右,其實跟台北差不多。不過東西上來後當場傻眼,因為份量實在太大了,義大利麵的份量跟隨意鳥地方之類的差不多,可以兩個人分食了,而且口味也不錯。飲料更可怕,居然是用1L的瓶子裝的!這樣算下來,其實超划算,因為台北的薰衣草奶茶只有一半的份量,卻要150-180起跳,沒有120這個價碼了>_<。如果是公務員之類全國領固定薪水的,其實住到南部來是超好的選擇,錢很好用。
我的新年新計畫就是,離開台北到別的地方去生活。因為真正的生活總是在遠方。
Post by Daniel @ 9:35 AM 1 Comments Labels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