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07, 2008

CARNIVAL

時空型:自然的生物時間是內向性,有助於行程生物自給自足的生命個體;社會的歷史時間則是外向開放的,促進人們交往,使人失去了相對自足的特性,社會的歷史時間因而必須包含空間,因而構成時空型。時空型之狂歡形象即是廣場,廣場上的人不是個體、而是群體之一,因而式開放、公共的。自然時間是勻速單向的,社會的歷史時間則是主觀的,會因為人的意識而加速、延長、放緩,是可切割、並且可以突顯某些時點的。
狂歡節的特點:加冕/脫冕,瘋狂,矛盾,死亡,命運之複雜,喜劇性,荒誕,脫離常軌。形式上的諷刺,對話的莊諧體,雜體,多聲部,戲仿,複調。不同世界觀的紛呈。
單向敘述/書信體:可能包含謊言,讀者不能全盤接受,須反思、重構真相,要求讀者的主動參與。阿嘉莎‧克莉絲蒂的《艾克洛伊謀殺案》,殺手居然是第一人稱的敘事者。
CARNIVAL:LENT前之節日,10-13世紀間發展,14-16達到高峰,17-18世紀因為國家型態改變而沒落(國家集權、城市工業化、資產階級興起、個人主義抬頭,造成傳統的瓦解與邊緣化),19世紀後在各大城市中被復興。民間狂歡的活動,酒神節BACCHANALIA、農神節SATARNALIA。巴赫汀:早期的狂歡節即是狂歡化自身,17世紀以後成為文學的傳統,與日常生活脫節。
廣場語言:肉體化,世俗化,食物、排泄、性慾、器官,笑,民間之詼諧文化。
加冕/脫冕兩者間必然的循環,展現相對性,俯就/粗鄙/嘲諷,自充高貴/跌落。
狂歡化空間:場景,所有發生危機、劇變、轉折的空間。
莊諧體:切合當代真實,經驗與自由的虛構,雜體與多聲部、拒絕修辭的統一。
對話性:上承蘇格拉底的問答而來,透過一步步反思、接近真相,正反合的衝突、融合、提升。
邊沿上的對話:突破日常生活,死亡邊緣,迫使人們顯露出深層的個性與思想。
梅尼普諷刺:在對話中加強笑的成分。詭異的場景是為了測試道德,底層的描述,最終問題的追求,臨界點的狀態(未定型),非常態的心理狀況(分裂,多聲部,複調),不得體的低下行為,矛盾對立的雜混,模擬、戲仿、插入、離題。
「狂歡化提供一種可能性,使人們之間可以建立一種大型對話的開放性結構。」多重理論的並存(齊物論),沒有最終權威,不裁判,只是呈現不同的世界觀。
上→下:強制安定。下→上:追求變化。新/舊,官方/非官方。
酒神:肢解→死亡→吞食→再生。變形為狂歡節的特點。生命不斷循環,不停追求激情之事務。
日神:理性,保守,和諧,完美,冷靜,深思熟慮。對痛苦的藝術化。
日神+酒神=悲劇的誕生
重視肉體大帝及其他物質化形象。尼采〈權力意識〉心靈,靈魂,道德,精神,都只是人生的小附件。
巴赫汀〈詩學與訪談〉:整個狂歡體的典型成分:哄笑與悲劇,丑角,遊藝場,假面人眾。
脫冕具有積極意義,並非絕對的否定與消滅,而是在儀式中表現狂歡化的交替更新精神,為蘊含創造性的死亡。
成對的場面相互映仿,一個要肯定啥麼,一個要否定啥麼,綜合起來,便構成相反相成的雙重性整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