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0, 2009

小團圓

西湖邊上一家書報攤子見了這本書,白色地上簡單三個手寫的字體,小團圓,背面翻過來是玫瑰色底的老花布,牡丹花跟鳳凰于飛圖案,很有中國喜慶的感覺。大底是取團圓之意吧?
本來是不打算買的,像作家自己說的:成名要趁早。好的東西都是早些年寫就的,後來的都很壞了,多年前出版的同學少年都不賤,讀不下去,想是作家自己知道,所以才沒發表。像是韓波,那些早慧的天才,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耗盡了,後來的生命只是虛擲而已。又或著成名來的太早也不好,以後綁手駁腳的,倒真寫不出甚麼好東西來的。
坤德拉總說一個作家一被子不過寫一個作品,其他是複製罷了。說來也不假。坤德拉自己,高行健,還有作家,那個不是這樣?同樣的情節在不同的作品裡反覆出現,結構是相同的,就是細節不同。
中國傳統上來講,團圓總說是大團圓,闔家歡慶,而本書是不可能的,家園自然是散去的,不管是父親母親在身前,主角中就沒能見上一面。世界總是在變化的,那樣的時代一切都那麼自然,到說不上是妻離子散的悲哀,不過是當時的一種特徵罷了。總的來講,人還活著,偶爾能見上幾面,也是好的,都算是團圓了。自然不是傳統那種大團圓,於是,也只能說是小團圓。團圓自然有原諒的意思,卻不是原諒別人,而是與自己和解了,就像是由金歐尼爾的長夜漫漫路迢迢,總是要透過書寫來與自己過去的歷史作一段和解。像作家自己說的:提到自己也是十分不客氣的、由自己來揭露總好些。不是大家族的歷史,而是私人的小團圓。
像是註腳一樣,在書本裡翻看其他作品的影子,中國人太重史家,似乎這樣才能應證。作家好的作品,似乎都是在不經世事時,運用大腦想像出來的,等到經過歲月的歷練,生活的醜惡,倒寫不出東西來了。都教生活給磨得平凡了。大抵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吧?後來還維持下去的,不是天才了,而是靠紀律。像是書中那人的女弟子,不也是靠紀律才磨出本菩薩低眉。
總是不去看那些身後改版又改版的書的,雖然喜愛作家,但總是一次次失望。張愛也是,妙妙也是,卡夫卡沒有太早成名,所以他是個異數,鍾曉陽身後如果要出書,無論如何是不看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