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1, 2006

ABOUT ....

然而也只於 認識的人的眼神交會如果是不認識的人
一直盯著對方看 反而是一種不禮貌的挑釁行為
相比之下 非新教的南歐國家居民(HM...荷蘭雖然是新教國家 但例外....)
則是相當注重與人的眼神交流 走在路上隨時隨地在放電
曾有在台灣的法國女生抱怨自己失去了魅力
因為大家都不敢一直盯著她看讓他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卻不知只是文化差異造成的誤會 她依然是風騷的法國女生

我常在想 這種注重人與人之間 眼神 肢體 語言的交流是屬於舊時代的交往方式
新時代城市化的交往方式 盡可能地不要干擾到他人 好像是一個人自HIGH第活在世上
為了能讓大家都能夠一個人好好地活下去
於是大家都要有一套禮貌的標準依循減少彼此間的摩擦
也就不必要有口角的交流 完全地孤獨的活著
在巴黎 在METRO上如果你不小心撞到一個人的行李包簡單的道歉換來一個笑容後
可能接下來是一段非常快樂的對談
然而在倫敦 你會看到皺著眉頭穿越TUBE的人
回過頭來証而重之地說一句 SORRY
(注意 特地轉過身來 眼神注目地 非常正經且正式)
然後轉身離去 一切結束 這就是所謂的 標準的禮貌吧 對於城市生活
而在台北 比較可能的是 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撞到了東西 繼續向前行
台灣人真是一種好可愛的人種
對於身後事物完全不會意識到
也因此 不會主動為身後的人服務 不管是讓路 或是開門

讀者文摘的禮貌 很明顯是以美國下階層的觀點來看的禮貌
(之所以用下階層是因為 讀者文摘被美國社會學家保羅帆塞爾
用作為區別真正的中產階級跟上層貧民之間差別的重要觀察物
真正有知識的新中產階級是不會去閱讀這本雜誌的
讀者文摘主要的訴求對象是那些知識不足 且想要力爭上游 變成有錢人的 窮人
而且很明顯地 全球她的行銷手法都是一致的
除了眼界不足的窮人 誰會相信真的有20萬美金的抽獎?或是汽車贈送?)

禮儀的起源必然是來自有閑階級(肚子先吃飽了才能談文化):古代的宮廷
然而比較人性一點的法國宮廷禮儀(法國的民族性跟中國人真的滿像的)
一到了新教的英美就變調成一套死板版的規約 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其實我還是喜歡鄉下人那種活潑潑的禮貌(親切??)
真不知道擠METRO跟台灣人一樣猛 而且絕對不會自動讓出空間讓人通行的法國
在這個禮貌排行榜裡是排第幾名?

3 comments:

Shih-Lung Lo said...

今天有條電視新聞說,根據參與評比的全球38個城市來比較,台北市是第30名唷!評分的標準是"會不會幫人撿東西","會不會幫後面的人開門","結完帳後會不會向店員說謝謝"等等.

評比結果第一名是紐約,最後一名好像是孟買的樣子.

Shih-Lung Lo said...

http://news.yam.com/ettoday/life/200606/20060620885448.html

調查報告的結果在上面

Shih-Lung Lo said...

http://news.yam.com/ettoday/
life/200606/2006062088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