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8, 2010

中國物價感

不同國家 不同幣別 在換算時 多少都會有高低估的情形出現
所以才會出現大麥克指數 星巴克指數等等
不過 再直接挪用西方的觀點時 自然會出現與東方環境現實不同的情形
所以 北京 上海等地 才會變成是生活物價最高城市
因為 那是比照 西方人/美國人 在美國相同的消費去計算總和
但每個國家 地區 因為西化程度不同 多少都會有落差
像是 多年前我在西安小住 偶爾很想喝咖啡時 只能去喝K咖啡 一杯16RMB
而那個時候 西安一般人的收入是500RMB 咖啡不是他們的生活必需品
同樣喝咖啡 那時在上海 北京 深圳 卻可以找到10RMB以下的
而台灣的好處就是 吃的東西都還有交通費用很便宜 但是貴在衣服等日用品上
在台灣可以找到35台幣的現煮研磨咖啡 所以台灣的全球物價指數永遠都比上海北京低

前言講這麼多 其實是很好奇 大家觀察到的大陸物價指數感受
有人說 要*20-25才是台灣人的物價感受
但是3.5RMB的一碗米粉 根本不是正餐 那種感覺 應該是像35的陽春麵才對
所以 我個人覺得 應該是只有*10左右的感受
不然 麥當勞等套餐 一份要20多RMB 照某網友的算法 等於在台灣吃T.G.I. FRIDAY'S
*10 雖然也比台灣貴上一倍 但那是考慮到 這個東西還不是民生必需品
20年前 麥當勞剛進入台灣時 漢堡比便當還貴 但現在已經感覺差不多了

而且 因為經濟起飛 看得到未來的錢在哪裡 所以特別敢花
就像20年前 忠孝敦化路口的BENETTON 一件毛衣要2萬台幣 現在的毛衣還比以前便宜
因為收入起飛後 資訊開放 有更多品牌進入 價格自然會調整
上個月去日本出差 雖然物價高 但是很多消費性商品跟品牌 反而比台灣便宜
就是因為對日本人而言 許多商品已經變成生活必需品 有足夠市場去支撐他的量
價格才能夠進一步降價 而中國大陸還沒走到這一塊上面
(UNIQLO的產地中國賣價比日本還貴 ABC MART的許多低價 也是台灣找不到的)

現在對於奢侈品 非必須品的高價 其實是一種劫富濟貧的行為
就像我每次去高雄 都覺得高雄的停車費怎麼都比台北貴 都可以買一個正忠了
但是一般高雄人士騎摩托車的 你要開車出門 要停車 就要付費
其實 這多少是一種社會公義的表現 就像是泰國的奢侈稅
可惜台灣現在完全是走美國那套 加獎有錢人 擴大貧富差距

羊肉串等 0.5-1RMB 我也覺得比較像是5-10NTD的感覺
因為大陸人一次就要吃掉20-30串 還要配啤酒等
所以我還是覺得 應該是*10 比較接近物價感
像是杭州 競爭激烈的公務員收入約4000多RMB
不就相當於台灣的四萬多的高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