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02, 2009

印象‧麗江 雪山篇

來到麗江,沒有人不去玉龍雪山,不看那綁在門票中的《印象‧麗江 雪山篇》,據說張藝謀光靠印象系列的抽成,每年就有上億人民幣收入,不知兩個副導演樊躍跟王潮歌的收入又是如何?
陣容龐大的《印象‧麗江 雪山篇》劇說有四到五百位演員,包含雲南地區的許多少數民族,以納西人為主線,演出關於麗江、納西與雪山的故事。以玉龍雪山為背景,歌舞為主,強調場面調度,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造中,觀眾很難不感受到人類的渺小,並且深為堅韌的生命力感動。
然而在觀賞中,我感受到民族文化失落的危險,面對廣大的漢族觀眾,演出以普通話進行,就連山歌也都改寫成漢文歌詞。這就像是《末代皇帝》讓溥儀等人都講英文同樣危險,會令觀眾產生文化事實的錯置感,以為少數民族也是講普通話的。不久的將來,站起來的中國人,大概也跟美國人一樣可笑,認為全世界的人都會講中文,不講只是他不願意講而已,不是不會。
刻意賣弄民族風情,後設手法地讓演員成為自己,然而,卻一點都不自然,還是可見明顯締造作痕跡,像是奧運十天上飛過的煙火腳印詭計,自以為天衣無縫,眾人其實心知肚明。
《印象‧麗江 雪山篇》作為大秀演出,可圈可點,可惜缺乏文化深度,無法像許多音樂劇般,讓人想一看再看。演出中,演員問觀眾:你們還會再來嗎?我聽見後排一個響亮而確切地聲音說:不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