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1, 2016

童年的消逝 兩個版本

童年的消逝 兩個版本
翻譯是一種再創作的生產
把新買的簡體中文版本 童年的消逝 看完
準備歸位上架 才發現8年前 自己就已經買過 繁體中文版
而且已經看完了 卻完全沒有印象....
當然有可能是因為 大腦結構的不同
以前民智未開 所以很多東西看過都沒理解 很自然就忘了
於是把兩本書拿來翻開比較譯文
才發現為何我看完沒印象
兩個版本都是照英文原句翻譯
簡體中文版不厭其煩地 加上某些註解 讓文句更白話通順
繁體中文版卻是 盡可能刪減不必要的贅詞 同時精簡 
為了配合逐句翻譯的習慣 台灣版本用了許多","切割開英文的長句 對閱讀來講卻更不方便
大陸翻譯版本 則是使用坳口的長句子 雖然也不漂亮 但至少可以推回去知道原文的意涵
同樣一個章節 把兩個版本都拿起來讀過一輪後
我終於理解 為何我完全沒印象了
因為 台灣版的翻譯 中文實在太差了
翻譯其實是ㄧ種再創作的過程
不是逐字譯就可以 還要考慮雙關語 暗示 譬喻 在不同語言脈絡中的意義
是不是有多重意義 或是其他相類的翻譯 
語感也非常重要 通不通順 至關重要
很多句子還具有承先啟後的功能
就算看完了簡體中文版本 大腦非常清晰的情形下
閱讀反體中文版 還是讓我難以穿透句子的魔障 而被思想阻隔在外 
怪不得之前就算看完也沒印象......
[筆記]
童年,是社會文化上面產生的範疇,當印刷術在歐洲風行後,閱讀能力成為所有成人的必須。中古社會的人之所以幼稚,事因為不掌握閱讀的能力,停留在口語傳播的程度,跟七歲小孩無異,所以無法思考更抽象的事務。因此閱度能力區隔了成人與兒童,透過對書籍的保管,成人的禁忌與秘密,是區隔童年與成人的重要表徵:兒童就算閱讀了《北回歸線》也無法完全理解其內容,因為尚不具有解謎的能力。然而以圖像傳播為主的電視打破了這一現狀,解讀圖像能力不需要學習,而且他從不隱藏秘密,他將成人世界直接展現在兒童之前,因而兒童跟成人接受同樣的訊息,再也不存在任何禁忌與秘密,成人與兒童的邊界開始模糊,終將導致童年這一概念的消逝:成人兒童化、兒童成人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