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02, 2014

邪惡的平庸

Silence is not Neutral. ( 沉默不是中立)
「拒絕思考,讓一般人犯下巨大惡行。」─ 漢娜‧鄂蘭
昨天搭客運真是讓我大吃一驚,居然放映《漢娜鄂蘭:真理無懼》,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講述理念形成的過程。
漢娜‧鄂蘭,是猶裔美國批評家,提出「邪惡的平庸」概念,認為拒絕思考、將自己化為統治機器的一部分、並且忠實地執行命令,正是造成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主因,因此,其實整個社會都是悲劇發生的共犯結構。
3.18之後,正是適合重溫這部電影、思考公民運動的好時刻。服從的順民,其實也是共犯結構的一部分,許多事物在不知不覺間,就被推向無法回頭的荒謬境界了,因而反抗規約的俾民有期存在的必要性。
德籍神學家、和平主義者,馬丁‧尼莫拉的墓誌銘,正是最好的說明:
當納粹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社會民主主義者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站出來說話
——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要追殺我
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Tuesday, March 25, 2014

Remember 3.18

讀歷史的時候,常常會有疑問,戰亂中的人民是怎麼生活的?因為歷史是屬於學者菁英的,所以俗民生活並不載於史冊,往往必須透過不入流的章回小說或戲曲畫作等,去尋找常民生活的軌跡。戰事中,百姓消失了嗎?跟著逃難?或是被亂軍刺死?後來發現想太多,其實,百姓的生活還是一樣過,不管是清明或亂世,日常生活都繼續,並不因為史書上所說的戰事而停擺,一樣日昇月落,除非有逃兵入村,才會引起小小的動亂,不然生活還是照常。因為不管革命或戰爭,本質都不是生產,而是破壞。然而,吃飯需要生產,沒有產出就沒有飯吃,就會挨餓,就會死人。歷史上的幾次改朝換代的革命,不正是因為無飯可吃,橫豎也是死,才會引起的嗎?因為已經再無可以失去的,才能放手一搏。而手上擁有的越多、或是幻想自己擁有越多的人,反而不可能站出來反抗,因為他覺得他有好多好多必須要守護的。也因此,學生,在上個與上上世紀之交才會扮演重要的角色,那時的國家政在轉型,學生接觸到不同於平民百姓的新思潮,而這些尚不為當時人們熟知的德先生賽先生,無法慢慢教導給黎民,因此只有訴諸激烈手段,去革命、去抗議。因為當時代的知識份子以愛國救國為己任,而學生的曖昧身分,除了熱情之外,還給予她們不用工作的特權,有人支應生活,才能義無反顧地投入革命事業中。
隨著時代的改變,民智大開,已經沒有誰掌握著比別人更多的、或全然不同的知識勘足以救世的。因而,當代知識份子的責任,反而變成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在別人大聲疾呼時、灌輸單一思想時,能夠保持獨立思考,並且提醒所有人自我思考的重要性。當代的知識份子昰冷的,不是說他不能夠有自己的政治立場,而是他應該可以更全面客觀多面相地思索事件,並且將這種思考的方式傳播出去。他不煽動群眾、不教導他人該走那條路,該怎麼做。而昰告訴人們,你的思索昰不是有盲點?昰不是還有其他的可能?是否不夠週延?他知道,所有的熱血彭派、慷慨激昂的話語,都具有煽動性,必定為某些特地目的服務,這些言論害怕會思考的大眾,所以必須用包裝良好的聯貫性語言,來進行洗腦的動作。但是,當代知識分子知道,百密總有一疏,再漂亮的言論都有可以突破的刺點,再黑的箱子都會有光線透進來,首先需要的,冷靜,重新思考,不依靠別人給你的結論,依照自己得到的資訊來思考,並從中發現刺點。
之前常常嘲笑泰國所謂的民主運動,即昰少數知識份子否定廣大選民的結果,認為泰國必須交由菁英來統治而不可信任廣大黔首,因為這些目不識丁的鄉下人往往為了小利而放棄整體國家利益。這些號稱愛國的白衫軍、保皇的黃衫軍,即便在泰國的選舉人口中只占20%,依然覺得他們才昰國家進步的領頭羊,因此幾此綁架國會、強迫改選,或是指派自己的總理上台。政治活動是盲目而激情的,在那樣的環境氛圍裡,全部都是志同道合的夥伴,所以就忽略了自己其實才是少數,以為自己可以代表所有人的聲音,要到一次糖後,第二次敗選又不甘心,又開始吵著要糖。正是如此將民意丟到垃圾桶中的寡頭菁英思考,才讓泰國民主成為許多人口中的笑話。然而今日的台灣,不也發生同樣的情形?誤以為民氣可用,強暴而粗魯地要政府買單,綁架整個國家為少數人服務,就可以稱為民主了嗎?這跟之前被我們所嘲笑的泰國民主有何不同?有人說,由於體制無用,制度殺人,以至於不得不採取如此激烈的手段,用意乃在喚起民智。然而別忘了,喚起民智,跟服務於特定思想昰不同的。拿少數人的觀點強迫眾人接受,跟法西斯或納粹的作法有何不同?口口聲聲要民主,何不乾脆讓眾人公投多數決呢?連這點對民主的基本尊重都沒有,只想著要全民買單你的單一思想,難道不是一種強暴?難道只要不合你意,就不叫做民主?就是不愛國?亂扣帽子的伎倆大家會會,台灣的亂象很多政出自於新聞記者的無良,然而,應該開始學著做個能夠獨立思考的民主社會公民,不被強迫、也不強迫他人,自己思索、自己決定、自己行動,並且為之負責。


Obama said,"Our freedom, our democracy, has never been easy. Sometimes we stumble; we make mistakes; we get frustrated or discouraged. "

多年以後,你會後悔的,一定是自己沒做過的事情,而不是作了卻失敗的那些。

失敗主義,是選擇冷嘲熱諷卻不站出來的人。
失敗主義,也是那些站出來卻認為自己終將失敗的人。

不論結局如何,即便是可以預知的未來。
信念,才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人類的行為是很曖昧的,說的跟作的往往背道而馳。
在激情之外,請冷靜下來想想,自己,昰不是正在否定自己的堅持?
認識自己,遠比認識外界其他的議題還重要。

無可諱言地,我們老了,老到沒有熱情與動力,所以才會羨慕那些單純的學生,他們擁有最純粹的愛國精神。他們知道,不論結果,不能讓多年後的自己後悔。

正如當年曾經年輕過的我們一樣。

(突然想到麗姬哭嫁的反例,讓整個論述瞬間弱掉.....)

不要扭曲了運動的原意:捍衛無形的台灣的民主價值。
不要簡化學生運動去為自己的意識形態背書,不是反對或支持具體的法條這種有形事物這麼簡單。
很多人很難理解、也很難為無形的事物拋頭顱、灑熱血,所以很快找到一個有形的法案當作箭靶,黑白二分,要人表態。這未免也太弱化了!



作一個頭腦太清楚的人也是很累的。

對很多似是而非的論調,很多巧用語言轉變焦點的論調,或是訴諸感性而非理性的論調....都很想把這些人巴下去。
很多人,真的都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昰甚麼!
更多人,為了強化自己的觀點,扭曲事實,利用語言的連貫性魔法,把論述合理化!

看到一堆不懂裝懂,危言聳聽的言論,就更加生氣。斷章取義、胡亂推論,導出非常悲觀的結論。
氣的是不存在的事情或想法被言之鑿鑿、繪聲繪影地傳播。
更氣的是,甚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變成失敗主義者,連嘗試都不願意,就覺得必輸無疑?你們口口聲聲說愛這片土地,為何對這片土地上的服務品質跟競爭力如此沒有信心?

文化是向上的流動,不會有人自甘墮落、自趨下流,除非你的文化不夠優質,無法同化這些鄉野俗人,才會被消滅。不然千百萬年來,都是夷狄拜服於中華文化中,融合於無形。如果一但融合了,那還需要分你我嘛?文化的認同,應該凌駕血緣、出生地之上,更不應該被無聊的意識形態所操控!



從多年以前,我就認識到一件事情,就是永遠不要跟你的朋友談論政治,因為他們都只想聽你贊同他們的意見,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見表述。政治跟戀愛一樣,都是盲目的,人類選擇性地失明。所以,我基本上很少談論政治議題本身,更多地,是談論參與者的行為、心態。有人或許會覺得這是一種偷懶的作法,是逃避表態。但是我更加厭惡的昰非黑即白的二分法,非我族類必諸之的心態。面對盲目的人群,我傾向提出箱反角度的觀察,即便有可能與我內心真正的政治立場相左,但我覺得,幫助別人理清想法,搞清楚是不是真的要作,又或只是一頭熱地盲從,其實可能比議題本身更重要。

我支持社會運動,尤其是學生運動,因為他們才有我們這些老人已經失去的熱情。
然而學生總是單純的,容易被利用,多少政客、媒體,刻意扭曲言語、操弄感情,塑造對立,獲取選票。
學生們,從來,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去理解、認知,取得共識,而非整個綁包強迫買單。簡而言之,是反黑箱作業,不是反服貿。
那些操作言語,從食衣住行方面威嚇的人,是否太過民粹了?為何不能向上看,而要向下看?沒有人會特意跨海來跟你競爭低薪工作(如果有人願意做的話當初就不需要開放外勞了),反而是你有機會到一個更大的市場去展現身手。
為何,不能積極地看待挑戰,總是低頭、害怕失敗?

Thursday, March 13, 2014

台灣人的獨特幻覺

台灣人幾時才能夠從自以為是正以使者的幻覺中清醒?
一下子是拍照說轉車的司機沒愛心不扶老人(那你顧著拍照譴責別人就很有愛心?)
一下子是腦殘議員跳出來要一個免費軟體給一個交代(是免費的耶 是服務性質耶 你有沒有搞錯啊 你給人家傳半分錢了嗎?)
在航空版還看到有那種覺得千錯萬錯都是航空公司的錯 完全不想照遊戲規則來走的酸民
如果你指正他 他就說是法規不對 全球都錯 應該要修法配合他的意見 才叫做保障消費者....

瘋了 真是瘋了....

環台有感

臺灣變美了
並不是自己對臺灣越來越有感
而是確確實實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經歷掠奪式經濟發展後
開始懂得尊重土地保護自然
人從郊原中退出
讓一切回歸荒野
自然得以重新生養回復生態
一如狼群重歸巴伐利亞草原
人類群聚城鎮
生物重現自然

Happy Money - The Science of Smarter Spending 快樂錢

Happy Money - The Science of Smarter Spending
快樂錢:聰明消費的科學

閱讀中,真是本好書,推薦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更多的金錢並不能買到快樂,擁有物質或許多年後會反悔,體驗回憶卻是千金難換,「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經歷當下難熬,在回憶中卻格外甜美」。
馬克‧吐溫:「二十年後,今天沒作的事情,比作過的事情更教人遺憾」。
人容易滿足於自己擁有的,只要不要發現有更棒的事務出現,比較阻礙了我們獲得快樂的能力。幸好,物質經常被拿來比較,體驗卻都是難以取代的,就像手機可以依照規格區分等級,但巧克力跟洋芋片要怎樣拿來比較?現代商業不再銷售商品,而是銷售故事,將物質轉化為體驗。
體驗,最重要的部分在於過程,以及分享、共享,與他人互動的感覺,一起譜成回憶中的點點滴滴,若沒有人交流,快樂也會減半。
「財富終成點綴,回憶卻是越陳越香」。物質帶來的愉悅是立即的、但也消退的快,回憶卻是歷久彌新。
達賴喇嘛:「對我們所擁有的,心存感激,對我們沒有的,無須執著」。
「偶一為之,樂在難得」。當一切都垂手可得,便不會珍惜過程,也會拖延體驗的時間。所以住在台北的人,往往不會去參觀故宮。
葡萄牙諺語:「不一定要擁有遊艇,但一定要結交擁有遊艇的朋友」

MH370 有感

這次出國沒有買保險耶
我的意外險在二月底過期後一直沒去處理
也忘記在機場加保

結果就看到馬航的新聞
May day又有新的影集可以拍了
2:40分 正是熟睡的時刻
突然急降200m又改變航道然後消失
是機翼脫落 金屬疲勞 空中解體
或是像法航一樣操作疏失失去升力直接墜入海中
或者某團客誤開逃生門導致失壓
可能都要好多年以後才會知道了

Rest in peace.


全世界的人都在關心MH去那裡了
雖然大家心裡也有數了
現在只希望快點找到飛機才好展開後續的調查

有時候看新聞下面的網友留言
真是讓人吐血
那麼多的臺灣鯛民毫不介意暴露自己的無知
而且居然還會一呼百應
外行領導內行
全憑感覺的鍵盤辦案
真是讓人覺得可笑
比起對岸發佈假新聞的還要無知
最少假新聞還是用過腦袋的猜測
鍵盤辦案則是完全不考慮現實的責備他人
完全沒建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