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lite,據說是古法文/英文的精英,約當今日的elite,中間的s不發音。
這是關於一個夢想,以及夢想變成現實的故事。
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個從事冷凍設備進口的商人,他在島國的首善之區開了一家書店,位於二樓以上,有藝廊、咖啡館、精品文具,跟那時所有的書店都不一樣,還有賣些很小眾的圖書,是在其他書店看不到的,只有在公館某些獨立書店裡面可以找到。不像重慶南路的書店有打折,這家的圖書是從不打折的。不知為何,在原木地板、黑色書架中,同樣的一本書顯得多麼高貴,裝在墨綠色紙袋中,連拿的人彷彿都高尚起來。聽說,這麼一家書店,是愛書的老闆為了自己的興趣投資的,因為台灣還沒有這樣的書店,那是一個夢想。而很快地,全城的所有知識份子、資產階級,也開始一起分享這個夢。
慢慢地,這個夢想成為品牌,開始在各地展店,一家家地越開越多。最原始的書店也一家家地搬離原位,換到更大、更貴的場所。老闆有兩個小孩,小的女孩年紀與我相仿,我想像她對書店的感受是否與我一樣?他是一個光環?抑或只是一個有價值的品牌?我的慘綠年代在書店中渡過,相信她也一樣,但是那家書店從不屬於我,即便我曾經短暫地能從那家書店借閱各種不同書籍回家,仍然不可能夢想擁有這家書店。我知道麵包比玫瑰更重要,然而沒有夢想的生活未免太灰暗了點。雖然文化品牌需要精算才能持續存在,但有時需要的只是燃燒的動力。
我知道她是個小孩,太急於取得父親與家庭的認可。然而現實地經營,需要拋棄夢想,並且將曾經分享夢想的人們一起拋棄嗎?究竟是我們對書店存在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是這一切都是一場美麗的誤解?
今年是誠品20週年,也是我與誠品相識的第17個年頭,高中時代,下雨的傍晚,穿著制服踩著濕透的球鞋,走上樓梯,翻看體制外刊物的新奇感受,已經不會再回來了。近年待在台灣的時間太短,也很少踏進誠品,但那時的記憶會永遠跟著我,不管誠品變成甚麼樣,不管之前或之後的人怎樣記憶或想像誠品,屬於我的午後時光,卻是永遠也不會忘的。
Sunday, June 07, 2009
eslite is not equal to elite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鑽石。
是富翁的必需品?
還是窮人的奢侈品?
包裝過的意識,
似乎扭曲地很適應。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