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05, 2012

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在飛機上看了剪輯過的女朋友男朋友,又看到最近的學運新聞,突然有感。 高等教育存在的目的?台灣高等教育高學費? 語言是很微妙的東西,人往往只能就話語提供的訊息來作判斷,然而訊息是正確的嗎?足夠全面嗎?究竟是發言人的資訊蒐集不足?又或著只是有意操弄?學生是很單純的,無知、相對來講充滿生猛的活力,集團運動是必須要小心的,因為集體激情容易讓人盲目,更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作出盲目而無知的批評。多年以後,當不在年輕了,回頭來看,也許會為自己的年稍輕狂感到汗顏也說不一定。 就事實而言,台灣的學費是很便宜的,比起鄰近的韓國、日本,甚至中國,更別提美國、英國,台灣的學費都是相當便宜的,即便今日所謂的教育商品化、學費貴族化,也還離英美等國很遠。台灣的學費,也許只有比歐洲貴,因為歐洲覺得教育是人的權利之一,所以歐陸的大學幾乎接近零學費,只要申請就可以入學,但不見得可以簡單畢業,所以許多留歐學者,沒有五七年很難拿到學位。然而就以法國為例,當大學是人人可唸的,真正的精英就不會從大學中出來,而是另生一個高等學院的系統。 然而受高等教育,在台灣是被定位成人的基本權利嗎?有那麼多人是真的有心於學術,又或著只是把學位當成一套華美的袍,方便未來找工作?台灣的高等教育變成一種灑紙遊戲,跑在前面的人灑,後面的人就想要跟上去撿,全然不思考自己是否需要。 在日本,要投身產業的人往往大學畢業直接進入職場,在去研究所反而讓人覺得很奇怪,因為大學院是留給真正想要專心學術的人,而不是那些把學歷當裝飾品的人。北歐諸國的大學生比例沒有台灣高,但卻擁有更高的收入、就業率跟幸福感,因為每個人都在自己正確的位置上,教育的目的不在追求高學歷,而是適性學習、順利就業。 或許運動應該檢討的,不是一個放眼世界已經堪算水準之上的教育補助政策,而應該去檢討整個社會盲目追求的風氣。可以體會年輕人需要一個標靶,但也許有更多更大的標靶職得去檢討,而不是抓著小比子小眼睛的東西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