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06, 2009

Hamlet 2


當周星馳的電影成為經典,美國派一拍再拍,我們就該知道,這個時代需要的是怎樣的故事。imdb上面對hamlet2的惡評如潮,也有網友寫到:「幾乎忘記多少次我們說:這是我看過最差的電影了,我也曾經這樣說,不過那都在看過本片之前。」
hamlet,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年輕的思考者,他的困境在於to be or not to be,被困在生活中、總是猶疑不前,復仇的思想一直持續在他腦中,父親鬼魂像個陰影揮之不去。這是整部hamlet 2的詮釋觀點,每個人都有背負的過往,需要透過原諒才能持續向前。hamlet需要原諒他的父親,juses也需要原諒把讓他上十字架的天父(西方思想使似乎總不脫宗教色彩)。
dana,一個不成功的演員,在高中教導戲劇,然而因為普遍人文素養的低落,學校決定撤掉戲劇課,最後一學期,dana決定要做一齣戲,人小鬼大的校園記者建議他不要繼續改編好萊塢電影了(ps/電影開場是舞台劇改編自朱利亞羅伯斯的永不妥協),而應該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東西、寫自己內心的故事。hamlet 2就是這樣被寫出來的,dana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第二次的機會重新開始,hamlet如果可以搭上時光機器,故事中的每個人不需要死掉,一樣可以幸福地活下去。如同所有觀眾的考量:「你這是把悲劇的元素從悲劇中拿掉啊。」然而,dana從來不是要做一齣tragedy,而是musical。
musical應該是戲劇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他打碎了理性對文類的區分,用一種比歌劇等更貼近觀眾感知的表現方式去傳達意義,將劇場中各種元素充分地運用,達到整體效果。雖然有些人覺得他太過popular,缺乏正典的感覺,然而這是個不需要canon的年代。電影中一個有趣的片段是,衛道人士一值再舞台邊抗議sexy juses是褻瀆神明,然而看一看後,她突然說:「我看懂了!耶穌他踢了撒旦一腳!」從而不再繼續抗議。文學的迷人之處正在於,作品完成後便不在屬於作者,而是由讀者自由地進行再書寫,戲劇也是,觀眾盡可以楝自己感知能力能夠洞見的部分去觀看,沒有所謂的絕對真理存在。
就算是搞笑電影,也具有照亮真實的能力。更何況這不是服膺他人意識型態的作品,而是充滿原創(KUSO惡搞)元素的電影。戲劇不怕無趣(因為這取決於個人感受),只怕僵化抄襲。有時候惡品味(BAD),也能帶來樂趣。

No comments: